科研进展

陈晓东研究组在Science发表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Letter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晓东研究组在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文章针对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研究,提出了依据物种分布地协调规划边境隔离设施、建立边境地区和平公园、开发跨境生态旅游、及实施跨境生态补偿等促进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措施。研究成果以Border conservation in Hindu Kush-Himalaya为题于2023年6月30日发表在Science (380: 1330-1332)。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文章指出,有效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需要依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条约,增强多边国际合作,构建跨境生态保护综合规划。文章提出促进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措施:1)在重点生态区移除国际边境线上的隔离设施,或者以电子监控设备替代围墙和围栏;2)在必须保留隔离设施的地区,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调整隔离设施的地点以减少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在适宜的边境地区建立和平公园等生态保护区域,以提高不同国家之间保护地的连通性和覆盖度;4)在边境地区开发跨境生态旅游,以促进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5)通过实施跨境生态补偿等政策工具,分摊生态保护成本,并达到减贫和提高当地居民福祉的目的。另外各国政府还应该积极鼓励非政府生态保护组织、当地居民和学术团体参与到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综合规划和具体实践当中。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研究组陈晓东研究员(第一与通讯作者)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Vanessa Hull合作完成。研究获得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2019QZKK0308)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i7958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7月3日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