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傅伯杰院士参与的由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Fernando T. Maestre教授领衔、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首席科学家Barron J. Orr等21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于2025年8月14日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题为《扭转土地退化曲线以实现全球环境目标》(Bending the curve of land degradation to achieve global environmental goals)的论文,提出以“重塑全球食物系统”为核心抓手,到2050年同时实现“遏制土地退化”和“恢复50%已退化土地”及“减少土地温室气体排放”的路线图。
当前,全球34%的无冰陆地已被用于粮食生产,并可能在2050年进一步扩张至42%;与此同时,约33%的食物被浪费。研究团队通过定量分析发现,若恢复50%已退化土地,将食物浪费减少75%,并以可持续的海产品(鱼类、贝类、海藻)替代70%不可持续生产的红肉、再以海藻制品替代10%的蔬菜摄入,即可累计腾退或恢复约4350万km²的土地。这些措施还可每年减少132.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公共健康挑战。
傅伯杰院士指出:“土地退化不仅是生态问题,更是发展问题。中国长期开展的退耕还林还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等经验表明,只有让食物系统、生态系统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才能真正扭转土地退化。”
研究提出三大优先行动:
(1)恢复50%已退化土地:通过可持续土地管理,到2050年恢复300万km²耕地和1000万km²非耕地。土地恢复过程确保生活在土地之上并管理土地的人成为主角,尤其是土著居民、小农户、妇女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深度参与,同时保障其土地权属与市场准入。
(2)减少75%食物浪费:通过减少食物浪费,可腾出约1340万km²用于生产粮食的农业用地(耕地与牧场)。关键措施包括:防止过度生产、充分消费生产的果蔬、鼓励临期食品馈赠或打折销售、开展减少家庭浪费的宣传教育,以及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小农户改进储运设施。
(3)整合陆地-海洋食物系统:用可持续海鲜(野生捕捞或负责任养殖的鱼类、贝类)替代70 %不可持续生产的红肉,可腾出 1710万km²目前用于牧场和饲料种植的土地;用海藻衍生产品替代10%全球蔬菜摄入,可进一步腾出40.2万 km²耕地。
与食物系统有关的行动(2)和(3)节约的土地总量约3000余万km2,大致相当于非洲的面积。
研究团队呼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与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三大里约公约协同行动,将“食物—土地—气候”纳入共同议程,并在2026年蒙古乌兰巴托召开的UNCCD 第17次缔约方会议(COP17)上推动各国采纳本框架。
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Fernando T. Maestre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傅伯杰院士等为合作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365-5
三种情景下对2050年全球土地退化和受保护土地分布情况预测
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