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召开2026年冬季批次预毕业生工作会议
9月12日上午,2026年冬季批次预毕业生工作会议在生态楼601会议室顺利召开。40余名学生及教育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育处闵可主持。教育处工作人员依次进行了政策解读和流程说明。傅珊介绍了答辩资格审核的具体要求,详细讲解了毕业生系统信息维护与答辩资格申请流程,并提醒同学们对照个人情况提前准备,以确保顺利通过审核。闵可重点讲解了学位申请的全流程,包括各项材料提交的时间节点与规范要求,并对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强调了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严肃对待学位论文写作。周莹系统介绍了就业政策、派遣流程、毕业前后相关手续办理及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鼓励大家积极把握秋招机遇,尽早实现就业,并提醒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防范诈骗。会议特邀前程无忧校园部资深职业规划师范雯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简历制作技巧、求职渠道选择与职场心得等方面的专业分享,助力大家有效提升简历质量、明晰职业发展方向。通过本次会议,2026年冬季预毕业生对毕业答辩、学位申请及就业等相关流程与注意事项有了全面了解,进一步认识到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性,并在职业规划方面获得了新的启发与思考。教育处2025年9月16日
2025-09-16
-
2025年国际水协会(IWA)饮用水源及水产养殖中嗅味与藻毒素研讨会圆满召开
2025年8月28日-9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城镇供水系统嗅味精准检测与综合防控技术研讨会”及“2025年国际水协会(IWA)饮用水源及水产养殖中嗅味与藻毒素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澳大利亚、丹麦、以色列、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100余家单位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参会。针对供水行业应对日益突出的饮用水嗅味问题的需求,大会于8月29日先组织了“城镇供水系统嗅味精准检测与综合防控技术研讨会”,围绕嗅味来源与产生机制、监测预警以及应对举措等开展了深入研讨。于建伟研究员(IWA嗅味专委会副主席)做了题为“饮用水嗅味识别与控制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的思考”的主旨报告,部分供水单位分享了嗅味应对的工程案例和经验。最后,杨敏研究员主持了有关硫醚类嗅味问题的专题研讨。硫醚是本次余杭嗅味事件的主因,但国内同行过去接触不多,王春苗副研究员专门做了一个硫醚来源及产生机制的报告,专家们对今后如何应对类似事件提出了建议。2025城镇供水系统嗅味精准检测与综合防控技术研讨会硫醚类嗅味问题专题研讨交流在接下来的8月30日-9月1日召开了“2025年国际水协会(IWA)饮用水源及水产养殖中嗅味与藻毒素研讨会”(第十二届)。杨敏研究员和台湾成功大学林财富教授(专委会主席)是大会共同主席。开幕式由中心杨敏研究员主持,IWA亚太地区执行总监李红、台湾成功大学林财富教授以及杨敏研究员分别致欢迎辞。2025年国际水协会(IWA)饮用水源及水产养殖中嗅味与藻毒素研讨会会议聚焦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与保护、有害藻的时空分布与生境特征、有害藻的分离培养与生理特征、有害藻的预警与原位控制、水中嗅味及藻毒素识别与传感检测、水中嗅味及藻毒素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与控制、嗅味及藻毒素的水厂去除技术、水质问题前沿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新技术、水产养殖水质提升的新技术等主题开展深度交流与讨论。会议共计报告64个,中心曲久辉院士、杨敏研究员和台湾成功大学林财富教授分别做特邀报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Niels O. G. Jørgensen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Arash Zamyadi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宋立荣研究员等7人分别做主旨报告,苏命副研究员分享了中心近年来在产嗅藻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技术考察安排的是参观上海市青草沙水库的嗅味监测预警技术及调光抑藻控嗅工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做《Environment self-purification force and its resilience enhancement》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研究员做《Nature-based solutions for harmful cyanobacteria-derived water quality problems》特邀报告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中心在饮用水嗅味识别与控制、特别是产嗅藻、硫醚等研究方面的系统成果。长期以来,杨敏团队围绕饮用水嗅味识别与控制方向开展系统研究,建立了用于饮用水感官评价的嗅觉层次分析法(FPA)、感官闻测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耦合的复杂嗅味物质鉴定方法、用于产嗅藻鉴定的单细胞融合基因PCR等全景式嗅味表征方法,开发了藻源嗅味一体化在线监测技术与预警设备。历时十年完成全国250余个水源嗅味调查,探明我国饮用水嗅味特征和关键致嗅物,研发了水源抑藻控嗅技术及水厂分类控嗅技术,成果应用于多项水源及水厂嗅味控制工程,支撑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等的修订,主持编制了《饮用水嗅味控制与管理技术指南》,形成了饮用水嗅味控制技术体系,在北京、上海等20余个城市进行了业务化应用,在2007年无锡嗅味、秦皇岛嗅味及今年的余杭嗅味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行业嗅味管控提供了系统性支撑。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5.9.12<!--!doctype-->
2025-09-12
-
中心荣获京区党建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
9月5日,中国科学院召开2025年京区党建工作推进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出席会议并作辅导报告。10家单位围绕有效发挥党委作用、重点科研平台党组织建设、开展“强功能、固堡垒、促攻坚”行动、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以及企业党建等进行了工作交流。会上,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以“落实‘四同’要求 努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党建工作项目化清单式服务的实践探索”为主题,从工作背景、工作原则、主要措施、初步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五个方面进行了交流汇报。经现场评选,中心案例荣获京区党建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这项荣誉是对中心党委系统谋划,确定党建创新实施路径有效探索的肯定,是对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清单式服务探索的肯定。这项荣誉将进一步促进该项工作的深入实施,继续以双清党课、主题参观和专题培训为内容,不断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增强党建服务保障水平,提升党建工作成效,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保障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顺利实施。中心党办2025年9月12日
2025-09-12
-
电子级超纯水制备与水质分析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9月8日,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工业超纯水制备与水质分析技术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奥加诺(苏州)水处理有限公司、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北控工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10位行业专家,以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骨干共30余人参加了研讨,中心副主任胡承志研究员及科技开发处周益奇副处长受邀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张伟军研究员主持。胡承志副主任对行业专家和企业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电子级超纯水制备技术与装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希望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能够借此加强与企业及其它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打造“政-产-学-研”创新联合体,破解关键材料、分析设备等卡脖子难题,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奥加诺(苏州)水处理有限公司技术部丁世文部长、清华大学巫寅虎研究员、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熊江磊副总经理、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总院陆晶副院长分别围绕电子级超纯水制备工艺、芯片制造行业水资源可持续、电子超纯水设备材料国产化进展以及电子超纯水创新平台设计要点等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会的行业代表和专家就行业发展态势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敏指出,十五五期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面向电子级超纯水制备的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国家队的引领作用,在平台建设、项目申报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共同推进超纯水制备关键材料与装备的国产化替代,实现我国电子级超纯水制备与分析技术自主可控。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5年9月11日<!--!doctype-->
2025-09-11
-
周伟奇研究员受邀担任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期刊共同主编
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周伟奇研究员受邀担任《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共同主编(Co-Editors-in-Chief)。周伟奇研究员现任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北京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他长期从事城市生态遥感、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模拟与优化等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NA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National Science Review、One Earth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周伟奇研究员同时担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副主席,中国生态学学会秘书长等学术职务。《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是爱思唯尔(Elsevier)旗下享誉全球的跨学科顶尖学术期刊,其2024年影响因子为9.2,在“城市研究”、“区域与城市规划”等多个JCR学科类别中常年稳居第一位,是国际景观与城市研究领域学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该期刊专注于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地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致力于从理论、方法与实践多个维度,深刻理解自然与人类活动交互作用下的景观系统动态变化规律。其刊载的研究成果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景观可持续性、城市韧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规划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与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一重要任职将助力更多来自中国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走向世界前沿,进一步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作用。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人事处2025年9月5日<!--!doctype-->
2025-09-05
-
中心4项成果入选“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
近日,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举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完成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典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与生成转化机制”4项成果入选“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该活动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11个国家学会组成的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组织开展,由联合体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牵头,组织领军专家初选、百位院士终选,从2005-2023年400多个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项目中遴选出20项代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彰显科技创新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核心驱动力的重要成果。中心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抢占生态环境科技制高点,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附件:中心入选“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介绍科技开发处2025年9月3日<!--!doctype-->
2025-09-03
-
中心传达学习中国科学院2025年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
8月22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中国科学院2025年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出席,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中层干部、实验室负责人、党支部书记等参加会议。2025年夏季党组扩大会议是在“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全院上下深入推进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全体人员集中学习了中国科学院2025年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传达会主要内容。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认真学习贯彻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 “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任务上来,统一到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上来,挺膺担当、攻坚克难。朱永官院士在总结中指出,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赋予中国科学院的新使命新担当,准确把握院所两级管理权责的重大深刻调整,加强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二是优化科研组织模式,通过构建研究组群,平衡个体创新活力与群体方向凝聚,加强重大选题凝练和重大任务争取与攻关;三是推进薪酬体系改革,探索面向科研方向的激励新模式,聚焦重大突破性成果;四是高质量做好中心“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谋划发展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布局、重大任务部署和重点改革举措。他强调,要关注青年人才培养,务实培养高素质人才;机关各部门应主动适应政策变化,将政策导向切实转化为创新动力。最后,他号召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做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职责使命。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讲话会议现场党委办公室2025年8月22日<!--!doctype-->
2025-08-22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京区党建协作四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查改情况督导推进会
7月24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建协作四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下简称学习教育)查改情况督导推进会。协作四片各单位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副书记,党办主任、副主任等20多人参加会议,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红辉、纪检工作二部部长朱国立到会指导。会议由2025年协作四片片长单位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主持。会上,刘红辉代表直属机关党委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明确学习教育后续工作的重点任务、时间要求和方法路径,要求片区各单位认真做好贯彻落实。随后,各单位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分别围绕本单位学习教育领导班子查摆问题和集中整治的进展情况和落实上级文件情况两个方面,交流各单位学习教育工作进展、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在发言时表示,协作四片在院直属机关党委的领导下,以学习教育查改情况督导为契机,认真检视学习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持续用力真查实改,以扎实作风为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坚强保障。朱永官希望,片区各单位强化科技资源互补性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年轻人才创造发展平台,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刘红辉在总结中指出,协作四片各单位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在学习教育问题查摆与整改落实上取得初步成效。刘红辉强调,学查改一体推进,做到学有深度、查有力度、改有成效,重点落实以下三项工作:一是问题销号管理,各单位党委集体研究,逐项对账问效,重点核查整改措施是否落地落实、整改效果是否显现、问题现状是否明显改观、人民群众是否真正满意,按程序销号后报中国科学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以下简称院专班)备案;二是各单位纪委专项核查,梳理二十大以来院党组巡视等发现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线索,已办结的举一反三推进整改,未办结的严查快办;三是评估抽查,院专班将对各单位抽取集中整治问题进行评估,重点考察查摆问题是否真实、整改措施是否扎实、整改是否取得实效。会议现场党委办公室2025年7月30日<!--!doctype-->
2025-07-30
-
中心成功举办双清系列主题党课第一讲《李庄与李约瑟》
7月17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环境科学楼报告厅举办了双清系列主题党课(以下简称“双清”党课)的第一讲。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全体党务干部、部分职工和研究生党支部党员代表等共240余人参加党课报告。党课由占剑主持,朱永官院士作题为《李庄与李约瑟》的党课报告。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代表应邀出席。 报告通过从李约瑟研究所现场查阅的大量珍贵史实以及阅读的相关文献书籍资料,生动再现了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对中国的情怀、与李庄的交集以及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历史研究的贡献。报告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示了在抗战时期,李约瑟与竺可桢、童第周、石声汉等中国科学家构建的“超级朋友圈”,以及其在战时对中国科学研究的支持,生动呈现了战时中国科学家坚守科研报国的精神品格与国际科技合作的人文光辉。 值此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朱永官院士的报告带领听众穿越时空,回到八十多年前的抗战岁月,重温以竺可桢、童第周等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群体,在民族危亡之际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科学报国的崇高精神品格;也让听众深刻感受到李约瑟博士作为国际友人,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和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这段历史生动诠释了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面前,国际合作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于今天应对全球挑战、抢占科技制高点、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朱永官院士作为“双清”党课的首位主讲专家开启的这场报告,不仅为“双清”党课树立了学术高度与精神标杆,更标志着党建工作项目化清单式服务实践正式开启。报告后100多人参加了现场参会反馈意见征集,希望继续呈现这样精彩生动的党课报告。今后,中心将持续以“双清”党课、主题参观、专题培训三大类活动为载体,为各基层党支部提供精准化服务。通过党建工作项目化清单式服务的创新实践,凝聚科技创新合力,推动中心党建工作与科研业务深度融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中心力量。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作党课报告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主持报告会报告现场党委办公室2025年7月21日
2025-07-21
-
中心召开部门负责人工作例会
7月17日上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部门负责人工作例会,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以及科研、支撑、管理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共25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占剑主持。 会上听取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有关部署及重点提示。会议重点传达了中国科学院上半年发布的规章制度文件要点,听取了“十五五”相关规划的预期安排,通报了近期新订、修订的有关制度要点的解析,交流了有关合作资源等。会议重点对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推进预算执行、增强论文发表与信息发布审批、提升密云园区使用效能、强化“一岗双责”落实、规范科研诚信及科技伦理、做好暑期安全防范及网络与保密安全进行了部署与提示。 占剑对各处室的工作提出要求,一要讲政治,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院党组、中心党委各项部署要求;二要重实效,聚焦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务求实效,奋发有为;三要优治理,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研究所治理效率效能,凝聚向上向善的共识合力。 朱永官在总结讲话中表示,研究所是一个大家庭,依托部门负责人工作例会,建立内部交流平台,畅通内部沟通渠道,确保信息对称、思想统一。他强调,要重视情绪疏导,不断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研究所高质量发展。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主持会议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作总结讲话会议现场综合办公室2025年7月17日
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