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水协会(IWA)饮用水源及水产养殖中嗅味与藻毒素研讨会圆满召开

日期:2025-09-12


2025828-91日,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城镇供水系统嗅味精准检测与综合防控技术研讨会”及“2025年国际水协会(IWA)饮用水源及水产养殖中嗅味与藻毒素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澳大利亚、丹麦、以色列、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100余家单位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参会。

针对供水行业应对日益突出的饮用水嗅味问题的需求,大会于829日先组织了“城镇供水系统嗅味精准检测与综合防控技术研讨会”,围绕嗅味来源与产生机制、监测预警以及应对举措等开展了深入研讨。于建伟研究员(IWA嗅味专委会副主席)做了题为“饮用水嗅味识别与控制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的思考”的主旨报告,部分供水单位分享了嗅味应对的工程案例和经验。最后,杨敏研究员主持了有关硫醚类嗅味问题的专题研讨。硫醚是本次余杭嗅味事件的主因,但国内同行过去接触不多,王春苗副研究员专门做了一个硫醚来源及产生机制的报告,专家们对今后如何应对类似事件提出了建议。

2025城镇供水系统嗅味精准检测与综合防控技术研讨会


硫醚类嗅味问题专题研讨交流

在接下来的830-91日召开了“2025年国际水协会(IWA)饮用水源及水产养殖中嗅味与藻毒素研讨会”(第十二届)。杨敏研究员和台湾成功大学林财富教授(专委会主席)是大会共同主席。开幕式由中心杨敏研究员主持,IWA亚太地区执行总监李红、台湾成功大学林财富教授以及杨敏研究员分别致欢迎辞。

2025年国际水协会(IWA)饮用水源及水产养殖中嗅味与藻毒素研讨会

会议聚焦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与保护、有害藻的时空分布与生境特征、有害藻的分离培养与生理特征、有害藻的预警与原位控制、水中嗅味及藻毒素识别与传感检测、水中嗅味及藻毒素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与控制、嗅味及藻毒素的水厂去除技术、水质问题前沿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新技术、水产养殖水质提升的新技术等主题开展深度交流与讨论。会议共计报告64个,中心曲久辉院士、杨敏研究员和台湾成功大学林财富教授分别做特邀报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Niels O. G. Jørgensen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Arash Zamyadi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宋立荣研究员等7人分别做主旨报告,苏命副研究员分享了中心近年来在产嗅藻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技术考察安排的是参观上海市青草沙水库的嗅味监测预警技术及调光抑藻控嗅工程。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做《Environment self-purification force and its resilience enhancement》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研究员做《Nature-based solutions for harmful cyanobacteria-derived water quality problems》特邀报告

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中心在饮用水嗅味识别与控制、特别是产嗅藻、硫醚等研究方面的系统成果。长期以来,杨敏团队围绕饮用水嗅味识别与控制方向开展系统研究,建立了用于饮用水感官评价的嗅觉层次分析法(FPA)、感官闻测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耦合的复杂嗅味物质鉴定方法、用于产嗅藻鉴定的单细胞融合基因PCR等全景式嗅味表征方法,开发了藻源嗅味一体化在线监测技术与预警设备。历时十年完成全国250余个水源嗅味调查,探明我国饮用水嗅味特征和关键致嗅物,研发了水源抑藻控嗅技术及水厂分类控嗅技术,成果应用于多项水源及水厂嗅味控制工程,支撑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等的修订,主持编制了《饮用水嗅味控制与管理技术指南》,形成了饮用水嗅味控制技术体系,在北京、上海等20余个城市进行了业务化应用,在2007年无锡嗅味、秦皇岛嗅味及今年的余杭嗅味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行业嗅味管控提供了系统性支撑。



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5.9.12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