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调研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4月7日下午,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一行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进行业务调研。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主持。
会上,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对院科学传播局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中心的宣传和科学数据建设工作情况,希望院科学传播局给予大力指导,提升中心相关工作能力。周德进表示要积极落实院党组会议要求,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根据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业务特点,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中心综合办公室、科技开发处、国际合作办公室、人事处、教育处、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实验室等部门负责人在会上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工作情况。院科学传播局综合处副处长王晓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处业务主管李莉以及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昕等也分别做了工作情况介绍,并与中心在新闻宣传、舆情应对以及网信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业务沟通。在听取中心工作汇报后,周德进针对中心的各项相关工作提出了多项建议和指导,希望中心不断做好重大科研成果的凝练和选取,充分展示中心的各项亮点工作。
最后房自正要求中心各部门提高业务学习水平,与院科学传播局加强联系,找准工作对标,做好舆情隐患排查与风险防范工作,打造“一带一路”成果宣传、加强中心科学数据工作,提升宣传体系建设,通过不断强化外宣形式、载体和宣传队伍等全面提升中心的宣传工作。
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讲话
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致辞
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综合办公室
2023年4月14日
2023-04-14
-
第九届“环境与健康”菁英班招生工作顺利完成
近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联合创办的“环境与健康”菁英班顺利完成第九届学员的招生工作。江桂斌院士作了题为“环境与健康菁英班-Great choice for your University time”的报告。山东大学相关领导及中心教育处主要负责同志等200余师生出席会议。
江院士介绍了菁英班的办学初衷和培养方案,回顾了“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创办与发展历程,分享了环境与健康研究在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需求中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发展与健康是贯穿人类发展和社会进化的永恒主题。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鼓励同学们培养自己的国际化素养与科研本领。随后,连静向同学们分享了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科研及学生培养情况,并对中科院科教融合特色培养体系进行了细致介绍。报告会由中心景传勇研究员主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积极。
报告会后,举办了菁英班学员选拔会。由来自中心的张爱茜、杜宇国、蔡亚岐等20余名研究员与山东大学胡振、桑伟林、徐政虎、孙国翠等4位教授共同担任本次招生面试的评委。面试分为5组进行,分别对同学们的科学兴趣、科研潜能、中英文表达等方面进行考察。面对各位老师的专业提问,同学们作答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流畅准确。面试老师对学员们的表现与素质赞不绝口,期待未来深入的交流。
“环境与健康”菁英班是为贯彻实施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启动的“科教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自2013年以来,已招收9届共416位学员,学员中已有百余名同学先后进入耶鲁、德国马普所、中国科学院、清华、北大、康奈尔、加州大学等继续深造,60余名同学先后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国家奖学金、中科院大学奖学金等荣誉。教学团队曾获得中国科学院教育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认可。
教育处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4月13日
2023-04-13
-
国际发展合作署邓波清副署长视察调研中斯水中心设施
4月4日,在驻斯里兰卡大使戚振宏的陪同下,国际发展合作署邓波清副署长一行10人视察了位于斯里兰卡康提的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以下简称“中斯水中心”)。来自斯里兰卡供水和地产基础设施发展部(以下简称“供水部”)、佩拉德尼亚大学(以下简称“佩大”)、供排水委员会,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铁四局等中斯水中心建设与运行相关单位代表以及科伦药业康提工厂负责人等20余人参加活动。
邓波清参观了中斯水中心的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并参加了座谈会。中斯水中心斯方主任S.K.Weragoda博士系统介绍了中心的建设进展、运行管理架构以及依托该平台中斯双方围绕不明原因肾病追因和饮用水净化技术开展科技合作的成效,供水部辅秘ACM Nafeel、佩大校长M.D.Lamawansa分别阐述了中斯水中心对提升斯里兰卡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及科教能力的重要性与成效,中斯水中心中方代表王亚炜博士简要阐述了援外建设项目和中科院海外基地国际合作项目双轮并驱推进中斯科技合作的模式及其成效,并提出了今后依托中斯水中心提升中斯科技合作水平的构想。
邓波清对围绕中斯水中心的合作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人民健康是最重要的民心,斯方提出的肾病相关项目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支持,中方援助建设了供水管网工程、肾病医院以及中斯水中心,分别解决预防、治疗和追因的问题。中斯水中心是一个民生项目,涉及老百姓的生活,同时也关注人民健康,是中斯两国友谊的见证。防治肾病从改善供水、追因两个角度出发,这个理念在中斯水中心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科院和相关企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饮用水,为改善供水状况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中斯水中心不光聚焦现在,而且从现在开始着手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中方愿与斯方机构共同努力,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水研究中心。戚振宏指出,中斯水中心是中斯科技合作的旗舰项目,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继续支持这一项目。
今后,中方将把依托中国政府援建的设施开展科技合作作为重点,与斯供水部和佩大通力合作,将中斯水中心打造为南亚地区一流的水与环境研究中心、科教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技术传播中心。
会议合影
会议现场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
CAS-TWAS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3年4月7日
2023-04-07
-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小组召开2022-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换届大会
4月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小组(以下简称“青促会小组”)在生态楼510会议室召开2022-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小组换届大会。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北京分会会长李子申,中心人事处处长曹青及青促会小组成员代表参会。大会由青促小组副组长谭志强主持。
房自正对青促会小组提出殷切期望。首先,要充分利用中心多学科建制化的优势,依托中心环化、地学、工材三大优势学科交叉互补,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年力量;其次,要注重后备梯队向领军人才的培养,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多维发展;第三,要充分发挥青促会的开放引领作用,注重发挥团体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李子申提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靠人才,尤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才,明确使命和角色非常重要。青促会为凝聚、促进优秀青年科学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论在学科交叉、老中青科学家交流和跨区域合作方面都具有很大潜力,希望青促会小组再接再厉,有效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
青促会小组组长张霜总结了青促会小组近两年的工作。青促会小组在格致论道讲坛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生态环境领域科普宣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后,全体青促会小组参会代表进行了换届表决,庄媛当选为新一届青促会小组组长,陆达伟、孔令桥、杨阳当选新一届青促会小组副组长,并进行了会旗交接仪式。李子申为中心历任组长颁发了证书。
新一届青促会小组组长庄媛汇报了未来工作设想,旨在科研学术、科普宣传、人才培养三大方面创新工作形式,促进会员拓宽学术视野、担当社会责任,同时助力会员成长成材。相信中心的青促会成员和青年科学家们将始终追逐梦想,用智慧、汗水和奋斗谱写好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贡献青春力量。
人事处
2023年4月7日
2023-04-07
-
斯里兰卡供水部代表团访问生态环境中心
应杨敏研究员邀请,斯里兰卡供水和地产基础设施发展部(以下简称供水部)辅秘A.C.M. Nafeel先生一行5人于3月11-17日来华进行工作访问。3月13日,代表团参加了由我中心组织的“中斯水中心发展战略研讨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处曹京华执行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生态环境中心等院内单位代表,以及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京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带一路”环境科技与产业联盟等企业界代表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杨敏及Nafeel共同主持。魏源送研究员,中斯水中心(JRDC)斯方负责人S.K.Weragoda博士,中科院PIFI学者、佩拉德尼亚大学(以下简称佩大)前副校长S.H.P.Parakrama教授分别代表生态环境中心、供水部和佩大汇报了疫情以来的合作进展及今后工作思路,随后与会代表围绕中斯水中心可持续运行模式、水质监测、水处理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适应气候变化的水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杨敏在总结中指出,中斯科技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JRDC作为中斯合作的纽带和平台,要瞄准斯里兰卡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国家需求,充分发挥中科院和佩大等的优势科技力量,加强对有关部门的支撑作用,打造可持续运行模式。
访华期间,代表团还分别访问了斯里兰卡驻中国大使馆,中国科学院及其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南海海洋所,以及京润环保等单位,就如何进一步深化中斯科技合作、加强成果转化等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此次来访,是疫情后斯里兰卡首次派出代表团访问中心,对进一步夯实中斯科技合作基础、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
CAS-TWAS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3年4月3日
2023-04-03
-
中心召开2023年度人才工作推进会
3月28日下午,中心召开2023年度人才工作推进会。中心主任朱永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各实验室负责人、中心新近引进人才、青年科学家代表、青促会会员代表和优秀特别研究助理代表共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宋茂勇主持。
人事处处长曹青做了题为《优化工作体系 强化引进培养 全力建设生态环境领域人才高地》的工作报告,从国家和院人才政策、中心人才工作现状、重点推进的人才计划和今年工作举措4个方面,对中心人才工作做了分析和展望。
周伟奇研究员和庄媛副研究员分别做了青年科学家小组交流报告和青年创新促进会小组工作报告。
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就所级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布局规划、团队建设机制思考、开拓引才渠道、激活青年人才活力、加强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宣传工作以及加强人才3H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朱永官做总结讲话。他指出,中心要持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弘扬务实求真的科学家精神,面向科学创新的“无人区”,勇立大志,敢闯敢干。要发挥“传帮带”作用,给青年人才铺道路、搭梯子,帮助青年科学家成长。要强化国内国际合作,整合各方各类资源,积极创造更大增量。要发挥每一个职工、研究生的人才引进宣传员作用,不断推荐和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到中心来。要扎实调研,认真落实好人才工作举措,为中心科研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事处
2023年3月29日
2023-03-29
-
魏源送研究员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3月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名单已由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主席会议通过。魏源送研究员当选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详情见:http://www.cppcc.gov.cn/zxww/2023/03/14/ARTI1678758239671372.shtml
综合办公室
2023年3月15日
2023-03-15
-
朱永官院士、贺泓院士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3月12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已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贺泓院士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详情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九号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3/13/nw.D110000renmrb_
20230313_3-04.htm
综合办公室
2023年3月14日
2023-03-14
-
阮挺研究员等获得2022年度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CAIA)特等奖
2月22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公布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获奖名单。由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阮挺和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润增等共同完成的“新污染物筛查方法及其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特等奖。
新污染物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问题是近年来全球环境化学领域的研究前沿。新污染物的复合污染特征及对生态效应风险的贡献难以用传统方法解析,需要研究方法的创新。自2006年江桂斌院士提出筛选和识别环境介质中新污染物的研究方向以来,获奖成员均在该研究方向上完成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筛选识别策略和分析方法体系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相继发展了“从物质到效应”和“从效应到物质”的研究策略,并针对性地建立了评估潜在污染物环境行为能力的方法框架。发现的若干新污染物被《斯德哥尔摩公约》文件、USEPA Methods收录;团队成员参与编写UNEP标准参考方法;在TrAC-Trend Anal. Chem.和Environ. Sci. Technol.组织分析方法和环境应用的研究专刊。上述工作带动了环境中新污染物筛选与鉴定的研究,成为全球新污染物研究的热点领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H. Fielder教授评价该成功模式已触发国际同行效仿。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当前,新污染物治理已成为国家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需求。其中,发展筛选与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对我国典型地区新污染物组成分布、迁移转化和生态风险的准确理解;对于显著加强污染预防和政策管控、积极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获奖项目名称:新污染物筛查方法及其应用
项目完成人:阮挺,刘倩(女),李英明,傅建捷,刘润增,林泳峰,杨晓溪,刘艳娜,侯兴旺,王迎军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3月14日
2023-03-14
-
E方知库期刊群赴渝高校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3月2-3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主任、E方知库期刊群理事长张利田携E方知库期刊群旗下部分期刊编辑受邀走访了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和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并在三所高校进行了专场论文写作培训。
张利田就刊群的运营模式与三所高校的师生、期刊社编辑同仁进行了深入交流。他的报告围绕集群发起和建设,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编辑部如何提高审稿效率,如何打通刊群后台,实现稿件转移等工作展开,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在交流活动中,来自刊群各成员期刊的代表也分别介绍了各自期刊的情况。参与交流活动的老师有:《环境保护科学》编辑部主任岳佳妮,《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EEH(Eco-Environment & Health)期刊编辑陈秋会,《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胡长进,《生态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全元,《生态学报》编辑于恩逸,JE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期刊青年编委、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江韬。重庆大学期刊社、长江师范学院期刊社、《三峡生态环境监测》,《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环球人文地理》编辑部也派代表出席了相关交流会。另外,在长江师范学院的交流活动中,还隆重举行了E方知库期刊群理事单位的授牌仪式,热烈欢迎刊群新成员刊《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的加入。
论文写作培训活动由科萤书院承办。科萤书院副院长张洪研究员和秘书长雷沛副教授全面介绍了科萤书院的成立初衷、进行中的各项活动及科萤书院的愿景。在培训中,《生态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全元作了“从编辑视角讲述如何写好中文科技论文”的主题报告;《环境工程学报》编辑靳炜作了“学术出版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应对举措”主题报告;科萤书院秘书长雷沛副教授作了主题为“知彼知己,严于律己——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规范和典型案例分析”的主题报告;《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胡长进作了“从实验报告到科技论文—让稿件更受编辑和审稿人青睐”的主题报告。在培训现场,同学们就论文写作和投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同与会专家进行交流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此次活动是E方知库期刊群2023年首次赴高校走访,也是科萤书院本年度的首场线下培训。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拓展了E方知库期刊群的对外合作领域,探索出刊群与科研机构、兄弟期刊深入合作的新模式,为刊群更好地提供学术传播服务,促进生态环境领域的学术交流开启了新途径。E方知库期刊群将继续聚焦生态环境研究领域,为生态环境领域的学术传播更好地服务。
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
2023年3月13日
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