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暨村镇环境科技产业论坛成功举办

      10月13日至10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生态市政建设专业委员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环境科技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暨村镇环境科技产业论坛”在环保之都-宜兴成功召开。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等6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上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会长卢英方到会致辞,他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也对生态市政建设专业委员会在今年5月份成立不久就组织如此规模的会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生态环境中心副主任、生态市政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敏简要介绍了生态环境中心在村镇生态设施建设领域砥砺前行的历史。2008年成立了住建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系统研究农村污水治理的技术、政策、标准和模式,在此基础上2020年7月成立了ANSO环境产业联盟,并于今年5月成立了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生态市政建设专委会,将视野从农村污水进一步拓展到整个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环境科技合作,用中国的技术和智慧服务沿线国家。宜兴市副市长周峰、ANSO秘书处高级业务主管贾波也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祝贺。 
      “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是由生态环境中心与水工业市场杂志联手打造出的一个全国性农村环境技术交流平台,十一年来,论坛促进了政产学研的合作,见证了中国农村污水治理产业从无到有,从乱到治,从模仿到自主创新全过程。作为生态市政建设专委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大会,本次会议对交流领域做了大幅拓展,除了传统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块,还增加了村镇厕所、垃圾、供水三大板块,总计45场主论坛报告,31场分论坛报告。ANSO环境产业联盟理事长刘俊新研究员主持了村镇污水论坛,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李子富教授(北京科技大学)、何品晶教授(同济大学)和胡承志研究员分别组织了厕所、垃圾、供水三个分论坛。此次大会邀请中国工程院曲久辉、徐祖信和任洪强三位院士分别做了“脱贫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战略研究”、“我国东部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实践”、“农村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的思考”主旨报告,三位院士为今后农村生态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住建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 
      ANSO环境产业联盟 
      2021年10月19日 
      
    2021-10-19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一行调研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0月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一行5人调研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主任欧阳志云、相关处室负责人、科研人员代表和科技开发处等相关人员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会上,科技开发处处长严岩介绍了中心发展历程、学科布局、成果产出等情况,并着重介绍了中心近年在科技管理方面的改革举措。研究团队代表徐卫华研究员汇报了中心在全国生态系统评估、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对国家相关政策与管理的支撑情况。随后,与会代表们围绕人事、教育、财务和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和成效展开了热烈交流。 
      李世东充分肯定了中心在科技支撑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方面的贡献和在科技管理机制创新方面做出的成绩,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对国家生态保护的科技支撑力度。 
      欧阳志云表示,感谢国家林草局对中心长期的支持和帮助,双方具有良好、紧密的合作关系,本次调研对于增进双方了解和深化合作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希望中心能够在科技支撑国家林草局、推进国家生态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议现场 
        
      科技开发处 
      2021年10月13日 
    2021-10-13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一行调研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0月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一行5人调研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主任欧阳志云、相关处室负责人、科研人员代表和科技开发处等相关人员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会上,科技开发处处长严岩介绍了中心发展历程、学科布局、成果产出等情况,并着重介绍了中心近年在科技管理方面的改革举措。研究团队代表徐卫华研究员汇报了中心在全国生态系统评估、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对国家相关政策与管理的支撑情况。随后,与会代表们围绕人事、教育、财务和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和成效展开了热烈交流。 
      李世东充分肯定了中心在科技支撑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方面的贡献和在科技管理机制创新方面做出的成绩,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对国家生态保护的科技支撑力度。 
      欧阳志云表示,感谢国家林草局对中心长期的支持和帮助,双方具有良好、紧密的合作关系,本次调研对于增进双方了解和深化合作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希望中心能够在科技支撑国家林草局、推进国家生态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议现场 
        
      科技开发处 
      2021年10月13日 
    2021-10-13
  • 中心成功举办2021年度科研财务助理专业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班

      为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文件的有关要求,深入推进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财务助理专业胜任能力, 9月27-29日,我中心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举办科研财务助理专业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班。来自中心各实验室、编辑部的40名科研财务助理参加了本次培训。 
      培训采用“定制课程+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旨在提高科研财务助理的综合业务能力。定制课程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从国家科技战略发展规划、科研财务助理履职能力、科研资金审计及办公软件使用等方面进行讲授。内部培训由计划财务处、科技开发处、国际合作办公室分别就中心近期修订的财经制度要点,以及科研项目、材料资产采购、国际交流等科研相关业务的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集中宣讲。 
      在培训最后的交流环节,科研财务助理畅谈学习心得,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受益匪浅,既了解了科研管理改革的宏观政策,又进一步提升了履职能力;既坚定了工作信念,又增强了工作信心。 
      中心将持续推进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全面提升科研财务助理专业水平,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更好地服务科研。 
      本次培训由计划财务处牵头组织,科技开发处、国际合作办公室协助,人事处指导,中心自主部署的《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项目》提供经费支持。 
      培训现场 
      合影 
      计划财务处
      2021年10月8日
    2021-10-11
  • 中心成功举办2021年度科研财务助理专业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班

      为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文件的有关要求,深入推进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财务助理专业胜任能力, 9月27-29日,我中心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举办科研财务助理专业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班。来自中心各实验室、编辑部的40名科研财务助理参加了本次培训。 
      培训采用“定制课程+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旨在提高科研财务助理的综合业务能力。定制课程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从国家科技战略发展规划、科研财务助理履职能力、科研资金审计及办公软件使用等方面进行讲授。内部培训由计划财务处、科技开发处、国际合作办公室分别就中心近期修订的财经制度要点,以及科研项目、材料资产采购、国际交流等科研相关业务的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集中宣讲。 
      在培训最后的交流环节,科研财务助理畅谈学习心得,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受益匪浅,既了解了科研管理改革的宏观政策,又进一步提升了履职能力;既坚定了工作信念,又增强了工作信心。 
      中心将持续推进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全面提升科研财务助理专业水平,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更好地服务科研。 
      本次培训由计划财务处牵头组织,科技开发处、国际合作办公室协助,人事处指导,中心自主部署的《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项目》提供经费支持。 
      培训现场 
      合影 
      计划财务处
      2021年10月8日
    2021-10-11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密云科技创新平台研讨会暨中心第二十二届发展战略研讨会成功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密云区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推进环境污染物识别与控制协同创新平台建设,9月17日,中心与密云区政府联合在密云举办了“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密云科技创新平台研讨会”。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欧阳志云,副主任杨敏,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庄绪亮,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副主任宋茂勇,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密云区政府二级巡视员赵宏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庄绪亮主持。中心与来自密云区政府、密云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密云区生态环境局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赵宏代表密云区政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于中心在密云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表示热烈欢迎。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齐力代表密云区做“密云区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情况的介绍”的报告,详细回顾了密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对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提出了设想。 
      欧阳志云做了“牢记国家队使命,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报告,分析了当前中心面临的形势,汇报了中心创新发展的态势、中心“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思路,以及主攻方向、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队伍建设与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主要思路和举措。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亚韡、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承志、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利顶等相关负责人依次分别就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专题汇报。 
      庄绪亮做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传达2021年中科院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回顾党的关怀与生态环境科技事业的发展,并就加强党风廉政、廉洁自律、科研诚信建设进行警示教育。 
      17日下午至18日上午,中心继续召开了第二十二届发展战略研讨会。全体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研讨了与密云区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措施。傅伯杰院士提出,中心要把握生态环境学科特点,集中优势团队作战,同时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心面临的严峻挑战,加强中心队伍建设,他的讲话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其他参会科研人员也就目前中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科建设与发展、人才培养和引进、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等纷纷建言献策。18日下午,与会人员共同前往中心位于密云的在建项目“环境污染物识别与控制协同创新平台”进行了实地参观,听取识别科研楼和控制科研楼的建设情况,对中心科研空间的拓展充满希望。 
      最后,欧阳志云在总结中指出,中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不辱使命,做好“十四五”规划布局;二是扎实抓好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三是持续深入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四是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培育新的研究方向和保持竞争力;五是切实组织好“十四五”项目申报;六是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高度重视科研安全。最后他希望全体科研人员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团结一致、勠力同心,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科技进步,以及中心的发展作出贡献。
       
      会议现场 
      综合办公室
      2021年9月19日
       
        
    2021-09-19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密云科技创新平台研讨会暨中心第二十二届发展战略研讨会成功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密云区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推进环境污染物识别与控制协同创新平台建设,9月17日,中心与密云区政府联合在密云举办了“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密云科技创新平台研讨会”。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欧阳志云,副主任杨敏,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庄绪亮,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副主任宋茂勇,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密云区政府二级巡视员赵宏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庄绪亮主持。中心与来自密云区政府、密云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密云区生态环境局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赵宏代表密云区政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于中心在密云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表示热烈欢迎。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齐力代表密云区做“密云区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情况的介绍”的报告,详细回顾了密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对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提出了设想。 
      欧阳志云做了“牢记国家队使命,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报告,分析了当前中心面临的形势,汇报了中心创新发展的态势、中心“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思路,以及主攻方向、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队伍建设与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主要思路和举措。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亚韡、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承志、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利顶等相关负责人依次分别就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专题汇报。 
      庄绪亮做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传达2021年中科院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回顾党的关怀与生态环境科技事业的发展,并就加强党风廉政、廉洁自律、科研诚信建设进行警示教育。 
      17日下午至18日上午,中心继续召开了第二十二届发展战略研讨会。全体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研讨了与密云区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措施。傅伯杰院士提出,中心要把握生态环境学科特点,集中优势团队作战,同时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心面临的严峻挑战,加强中心队伍建设,他的讲话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其他参会科研人员也就目前中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科建设与发展、人才培养和引进、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等纷纷建言献策。18日下午,与会人员共同前往中心位于密云的在建项目“环境污染物识别与控制协同创新平台”进行了实地参观,听取识别科研楼和控制科研楼的建设情况,对中心科研空间的拓展充满希望。 
      最后,欧阳志云在总结中指出,中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不辱使命,做好“十四五”规划布局;二是扎实抓好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三是持续深入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四是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培育新的研究方向和保持竞争力;五是切实组织好“十四五”项目申报;六是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高度重视科研安全。最后他希望全体科研人员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团结一致、勠力同心,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科技进步,以及中心的发展作出贡献。
       
      会议现场 
      综合办公室
      2021年9月19日
       
        
    2021-09-19
  • 中心2021年研究生新生入所教育成功举办

      9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1年研究生新生入所教育在生态科研楼601会议室举行。2021级秋季博士生、2020级直博生和硕士生、2021年新入所联培生共计257人参加了入所教育,其中,45名新生代表参加了现场培训,212名同学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同步接受了教育。中心党委副书记庄绪亮研究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教育处副处长连静主持。
      庄绪亮首先祝贺并欢迎同学们进入生态环境中心学习深造。他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实验室安全、科研道德、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对同学们提出希望和要求。他说,同学们要加快从学校课程学习向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的转变,加快从硕士阶段基本科研能力培养到博士阶段创新发展的转变;面对学业压力、科研任务,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加强不同学科背景的交叉和交流,共同迎接人生挑战;在实验室工作时,要认真遵守安全知识,严格按照试验程序操作,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实验室安全;要严守科研道德,严格按要求进行科研数据采集和使用,将科研诚信贯穿于工作学习全过程;要弘扬老科学家精神,将爱党爱国的热情转化为科技自立自强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入所教育环节中,教育处工作人员分别为同学们讲解了学籍管理、培养方案、学位和奖学金评审、研究生奖助学金、就业以及研究生公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程序和相关规定。教育处还邀请海淀分局负责危险化学品的警官、中心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实验室安全和野外科考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中心党办负责人和科研道德委员会负责人为同学们做了中心党建和科研道德工作专题教育;负责网络、文献、财务和仪器设备资源的老师们为同学们介绍了中心服务平台的使用。 
      新生入学教育,是中心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历届新生开学的第一课。希望通过入所教育,同学们能珍惜在生态中心学习的时光,不辜负祖国、亲人、老师的殷切期望,科技报国,服务人民。 
                   
       教育处 
      2021年9月8日 
    2021-09-08
  • 中心2021年研究生新生入所教育成功举办

      9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1年研究生新生入所教育在生态科研楼601会议室举行。2021级秋季博士生、2020级直博生和硕士生、2021年新入所联培生共计257人参加了入所教育,其中,45名新生代表参加了现场培训,212名同学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同步接受了教育。中心党委副书记庄绪亮研究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教育处副处长连静主持。
      庄绪亮首先祝贺并欢迎同学们进入生态环境中心学习深造。他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实验室安全、科研道德、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对同学们提出希望和要求。他说,同学们要加快从学校课程学习向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的转变,加快从硕士阶段基本科研能力培养到博士阶段创新发展的转变;面对学业压力、科研任务,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加强不同学科背景的交叉和交流,共同迎接人生挑战;在实验室工作时,要认真遵守安全知识,严格按照试验程序操作,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实验室安全;要严守科研道德,严格按要求进行科研数据采集和使用,将科研诚信贯穿于工作学习全过程;要弘扬老科学家精神,将爱党爱国的热情转化为科技自立自强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入所教育环节中,教育处工作人员分别为同学们讲解了学籍管理、培养方案、学位和奖学金评审、研究生奖助学金、就业以及研究生公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程序和相关规定。教育处还邀请海淀分局负责危险化学品的警官、中心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实验室安全和野外科考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中心党办负责人和科研道德委员会负责人为同学们做了中心党建和科研道德工作专题教育;负责网络、文献、财务和仪器设备资源的老师们为同学们介绍了中心服务平台的使用。 
      新生入学教育,是中心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历届新生开学的第一课。希望通过入所教育,同学们能珍惜在生态中心学习的时光,不辜负祖国、亲人、老师的殷切期望,科技报国,服务人民。 
                   
       教育处 
      2021年9月8日 
    2021-09-08
  • 贺泓院士团队在硫酸盐非均相形成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团队与宾夕法尼亚大学Joseph S. Francisco教授团队、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曾晓成教授团队合作,在大气颗粒物硫酸盐非均相形成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1)。研究成果以“Mechanistic Study of the Aqueous Reaction of Organic Peroxides with HSO3- on the Surface of a Water Droplet”为题,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2021, 133, 20362)上。
       
      图1. 有机过氧化物与硫酸氢根(HSO3-)的反应示意图
       
      本团队前期研究表明,硫酸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成分。重污染期间大气中高浓度硫酸盐和高浓度二次有机气溶胶往往同时发生,说明这两种重要组分可能存在重要相互作用。因此揭示大气二次颗粒物形成中污染前体物二氧化硫和有机物的氧化机制及耦合关系对阐明灰霾成因至关重要。
      鉴于此,科学家对二氧化硫和有机过氧化物的液相反应开展了系列实验模拟研究,发现反应主要产物为硫酸盐和有机硫酸酯。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除硫酸盐和有机硫酸酯的相对含量高低存在争议外,反应的场所(在溶液内部还是在非均相界面上)和微观反应机理未知,限制了对大气二次颗粒物形成的准确预测。
      研究团队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量子化学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发现有机过氧化物和亚硫酸氢根离子(HSO3-:二氧化硫在液相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均具有很强的气液界面倾向性,这说明反应倾向于在非均相界面上进行。此外,还发现硫酸盐和有机硫酸酯的形成是由于HSO3-的S原子对过氧基团(-O(O2)O(O1)H)上不同O原子的进攻,即:当硫原子进攻O1原子时,过氧基团上的O-O键断裂,S和O1成键形成硫酸盐(图2 (1),以异戊二烯过氧化物为例);而当硫原子进攻O2原子时,S和O2成键形成有机硫酸酯(图2 (2))。动力学计算发现,对于不同的有机过氧化物,硫酸盐的形成速率都高于有机硫酸酯,表明硫酸盐的相对产率要高于有机硫酸酯。
       
       
       
       
      图2. 异戊二烯过氧化物与HSO3-的反应机理:(1) 产物为硫酸盐:a 反应物(RC1)、过渡态(TS1)、反应产物(RP1);b 反应势能面;c 关键反应位点示意图; (2) 产物为有机硫酸酯:a 反应物(RC2)、过渡态(TS2)、反应产物(RP2);b 反应势能面;c 关键反应位点示意图。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揭示硫酸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及其耦合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撑,还为深入理解气液非均相界面上的微观物理化学过程提供了重要思路,对进一步改善大气二次颗粒物模拟及丰富和发展霾化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nge.202105416 
      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实验室
      2021年9月6日
    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