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年中交流会在盐城举行

      7月7日,生态环境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年中交流会在盐城举行。中心副主任杨敏、各基地负责人及科技开发处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盐城、义乌、乌海、石家庄四个基地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自的工作进展,分享了建设经验。随后,与会者围绕今后如何更好地进行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作为中心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实现中心与基地的共同发展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是一项新鲜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目前是摸着石头过河,应该进行积极的机制模式探索,争取将基地建成支撑中心长期发展的重要支点。同时,对于基地负责人员来说,如何兼顾本职研究与基地管理工作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需要中心给予大力的支持。 
      杨敏总结指出,四个基地都是近几年应地方政府的强烈要求而设立,尽管各地需求不尽相同,支持力度也差异很大,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体来看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转化了若干成果,解决了一些地方的技术难题,在所在地形成了很好的影响,初步实现了基地建设的预定目标。但从长期发展来看,还存在很大的挑战。最重要的事,是要明确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这一定位,充分发挥中心本部的科研优势,加强基地与中心本部课题组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实现中心与基地的共同发展。同时,各基地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应建立基地间的联系,形成基地之间的合作机制与模式。此外,院地合作办要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有利于基地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目前,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机制,即年中经验交流和年终总结交流,通过总结问题,分享经验,对基地建设发展和中心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院地合作办公室 
      2021年7月8日
      
    2021-07-13
  • “十三五”水专项“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技术系统评估及标准化”课题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6月29日,中心安伟副研究员承担的“十三五”水专项“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技术系统评估及标准化”课题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组织召开的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认为,课题组为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其配套标准的系统修订做出了大量基础工作,研究方法科学合理可靠,期待课题结束后承担单位能够为继续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持续修订提供支持。 
      综合绩效评价会议现场 
      “十三五”水专项“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技术系统评估及标准化”独立课题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相关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水源和饮用水水质的调查,涵盖指标761项。三个五年计划中的水质调查包含78个城市235个主力自来水厂,行程数十万公里,范围涵盖我国长江、黄河等七大主要流域,以及西南、浙闽、西北等13个小流域重要断面,共计27万条水质数据,为水质标准修订积累重要的基础,并建立了基于风险评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技术,形成《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估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制定技术指南》《饮用水毒性评价技术导则》等,系统支撑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修订。目前该标准修订已经通过了专家审核,即将颁布。同时,课题也支撑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的修订工作,不依赖于昂贵的进口耗材的“两虫”检测方法也进入了新修订的方法标准。 
      课题参加单位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7月6日
      
    2021-07-07
  • JES-2020年度SCI影响因子上升到5.565

      6月30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了202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JES)2020年度SCI影响因子上升到5.565。在环境科学学科领域中JES影响因子排名为55/274(前20%), RankQ1,总被引用频次17274次。 
      JES编辑部借此机会感谢国内外本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对JES所做的贡献。 
      JES编辑部 
      2021年7月1日
    2021-07-01
  • 中心举办毕业留学生欢送会

      6月25日,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CEWE)与中心教育处联合举办了“2021年毕业留学生欢送会”。中心副主任杨敏、教育处副处长连静、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刘娟、CEWE骨干、“ANSO环境科技与产业专题联盟”秘书处与联盟企业与4位留学生及部分指导老师参加了欢送会。 
      会议由连静副处长主持。留学生们为这次欢送会专门准备了书面发言稿或PPT,在发言中分享了在中国留学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对有机会亲身见证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感到自豪,他们把中国看成自己的第二祖国,决心今后将作为自己祖国与中国的桥梁,推进两国的合作。力合科技、中建环能两家企业代表在发言中祝贺留学生们学成归国,并期待今后与留学生们能在海外市场有很好的合作机会。 
      杨敏副主任在总结中指出,希望留学生不要仅仅满足于在中心拿到了学位,多与中心联系,把在中国留学的经历看成是一个机会,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寻找自己发展的机会。 
      留学生已经成为中心重要的学生来源。2021年夏季中心有8位留学生毕业,但因为疫情影响,只有来自斯里兰卡、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的4位同学在北京毕业。在留学生们回国之前,CEWE将组织他们去一些联盟企业考察,加深他们对中国企业的了解。 
      欢送会现场 
      合影 
      CAS-TWAS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教育处 
      2021年7月1日
    2021-07-01
  • 中心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繁花似锦,骊歌轻唱。6月16日上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在西门草坪隆重举行。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欧阳志云研究员,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及20余名研究生导师代表出席了毕业典礼,共同见证190名博士和硕士毕业生的人生中这一庄重而辉煌的时刻。毕业典礼由中心副主任贺泓院士主持。 
      毕业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欧阳志云首先致辞,他代表中心向各位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各位学子的父母和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他高度赞扬同学们在本学科领域取得的各项成绩和研究进展,感谢他们为中心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的贡献。同时,他对正要迈向新征程的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希望同学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之中;爱国奉献,勇攀高峰,希望毕业生们能把中国科学院精神带入社会,融入新的工作岗位之中;创新文明,科技报国,用一生努力去探求新知,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领军人才和行业栋梁。 
      随后,王军研究员代表中心全体导师发言。他在祝贺同学们顺利毕业的同时,也感谢同学们为中心发展及祖国环保事业做出的积极贡献。临别,他希望毕业生们能够积淀、传承中心的各种美,并祝愿大家找准职业定位,恪守职业道德,常怀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以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踏实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 杨学志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他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感谢中心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流的科研平台和科研环境,让同学们有了“异地为家”的归属感,并练就优秀的科研素质。他祝愿每一位2021届毕业生都能成为德才兼备、敢打会拼的人,祝愿导师们桃李天下、身体健康,也祝愿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路向前、再铸辉煌。
      AYMAN NABIL SABER ABDELHAY代表留学生发言。他首先向全体毕业生表示由衷的祝贺,向辛勤培养自己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心提供的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并鼓励留学生们进一步加强本国与中国之间的联系,为日后两国科教方面的交流合作做出贡献。
      最后,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宣读了中心2021届毕业生名单。中心领导和导师代表为毕业生扶正流苏,并合影留念。毕业典礼在鲜花、掌声和祝福的簇拥下圆满结束,会场欢笑不断,洋溢着幸福和喜悦。衷心祝愿毕业生们能够把握时代节奏,找到人生价值。正值建党100周年,希望毕业生们牢记生态环境科研人的使命,将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命运相连,奋勇争先,迈向新的辉煌! 
      导师代表为毕业生扶正流苏
      全体毕业生合影    
      教育处 
      研究生会 
      2021年6月17日
      
    2021-06-18
  • 中斯水中心建设项目被评为斯里兰卡最佳涉水工程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简称中斯水中心)”建设项目近日被斯里兰卡财政部评为2020年斯供水部两项最佳工程之一。斯里兰卡供水部首先对其所实施的37项大型涉水工程从建设进展、财务进展、交付效率和达成目标等方面进行初评,然后财政部再从实现政府宣言和国家目标的角度进行复评,综合得出最佳工程的评比结果。 
       中斯水中心旨在解决CKDu追因和其病区饮用水安全保障两大斯里兰卡核心民生问题,由中国政府出资援建,斯方项目实施单位为斯供水部,建设场地位于斯国著名的佩拉德尼亚大学校园内。2015年3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与斯供水部在两国元首见证下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共建中斯水中心,并于2015年8月向中国商务部提交项目申请。该项目于2016年12月21日获批正式立项,中国科学院在项目建议、可研、立项、选址、建设方案选定、设备选型与培训、项目验收等全过程中给予全力配合,充分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该项目于2020年12月完成商务部验收。大楼现已移交斯方,其中移交的一台定量PCR仪正在斯国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斯国政府已决定将中斯水中心纳入政府研发机构序列。中国科学院今后将继续在中斯水中心的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力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其打造为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科教中心。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1年6月11日
    2021-06-15
  • 《斯里兰卡国家地理遥感分析》赠书仪式在斯里兰卡驻华使馆举行

      6月11日,应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PalithaKohona)博士邀请,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处副处长蒋一琪一行7人访问了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并在使馆内举办了《斯里兰卡国家地理遥感分析》赠书仪式。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中斯水中心)中方负责人魏源送研究员、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刘娟博士以及中斯水中心合作单位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陈明美等参加了赠书仪式。 
      在赠书仪式上,魏源送介绍了中斯水中心2021年的工作进展。中斯水中心综合科研大楼已竣工验收并移交,该项目被斯里兰卡财政部评为2020年斯供水部37项大型涉水工程项目中两个最佳项目之一,所移交的PCR仪已在斯里兰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斯水中心本周召开了年中工作推进会,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仍在有序推进,特别是在CKDu追因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围绕中斯水中心的三方合作协议已经得到斯里兰卡内阁的回复,相关工作需要进一步沟通。 
      随后,杨敏、蒋一琪与帕利塔·科霍纳大使围绕三方合作协议签署以及如何体现中国科学院在中斯水中心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一致认为,中斯水中心依托斯供水部和佩拉德尼亚大学建设,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具备很好的发展潜力,应该在运行机制上进行开拓创新,争取建成南亚有影响力的国际研究机构,并为斯里兰卡早日实现SDG6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最后杨敏向大使先生捐赠了30本《斯里兰卡国家地理遥感分析》(英文版)。该书由中斯水中心核心成员单位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主编完成,于2021年正式出版。该书以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是第一本系统、全面地揭示近30年来斯里兰卡的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的书籍,不仅为今后中斯全面开展环境科技合作提供了珍贵的基础数据,也可为斯里兰卡政府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政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帕利塔·科霍纳大使对该书的出版高度关注,将转赠斯里兰卡相关政府部门及大学图书馆。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1年6月11日
    2021-06-15
  • 中心第九届学位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顺利召开

      6月10日,中心第九届学位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顺利召开。会议由学位委员会主席曲久辉院士主持,14名学位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对2021年夏季批次的研究生学位申请进行了审议和无记名投票,全票通过了99名博士生、42名学术硕士生和26名专业硕士生的学位申请,对9名博士生和7名硕士生做出缓议学位的决议;会议审核并投票通过了11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4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和29名行业导师资格申请;讨论通过了两名博士研究生的跨学科门类调整专业申请。此外,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专业学位硕士生行业导师管理办法(修订稿)》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工作协议》,并对《中国科学院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国科学院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术型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教育处
      2021年6月11日
    2021-06-15
  • “一带一路”国际能力验证项目圆满完成

      “水中锰和高锰酸盐指数检测”(认秘函[2020]24 号)国际能力验证项目分两期已于2021年5月圆满完成。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质分析实验室(以下简称水质分析实验室)承担,相关能力验证证书、能力验证结果评价通知单均已发放给各参加机构,水中锰和高锰酸盐指数检测国际能力验证报告及时提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并将英文报告分发各国参与机构后在CEWE网站公示(http://www.castwas-cewe.org/)。
      本次能力验证计划是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积极响应中央“一带一路”倡议,将能力验证工作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质分析实验室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委托,继2019年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中铅和亚硝酸盐检测(国认监[2019]12 号)”国际能力验证项目之后第二次承担该任务。在国家认监委、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CEWE, CAS-TWAS)、“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大力支持下,共邀请到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俄罗斯联邦、新加坡、菲律宾、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突尼斯等10个国家21家检验检测机构参加,同时国内 42 家检验检测机构也积极响应。
      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不仅促使各机构和监督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国内外同领域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认证认可体系运行、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能力,也为后续双边多边合作、业务交流和技术提升奠定基础。
      水质分析实验室
      2021年6月11日
    2021-06-11
  • 中科院与国家林草局开展合作会谈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 发布时间:2021-06-09
      原文引自:中国科学院网站http://www.cas.cn/yw/202106/t20210609_4792417.shtml
      6月8日,中国科学院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京开展合作会谈,并签署了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国家林草局局长、党组书记关志鸥出席会谈,见证协议签署并共同为国家公园研究院揭牌。
      侯建国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承担生态文明建设“国家事”“国家责”方面责无旁贷。中科院将充分利用在基础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研平台、智库咨询等方面的积累,同国家林草局一道,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强战略规划对接,充分发挥全方位合作机制优势,联合攻关林草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助力林草业高质量发展。他强调,要凝聚专家学者智慧力量,聚焦国家公园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管理问题,将国家公园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家公园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为国家公园的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建设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关志鸥表示,国家林草局和中科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自2012年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围绕林草生态工程建设等重大需求,共同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这次开展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希望双方依托各自优势和资源,重点围绕建设国家公园研究院、提高林草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国家植物园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国家林草局将认真落实战略合作协议,在与中科院的密切合作下不断提升林草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多作贡献。
      中科院副院长张涛与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彭有冬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开放联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聚焦国家生态安全、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林草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共同部署实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国家植物园创新体系建设、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等重大创新研究任务,支撑我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中科院、国家林草局相关部门及所属单位负责同志,国家公园研究院依托单位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负责同志参加会谈。
      双方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国家公园研究院揭牌
    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