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及驻华科技参赞Omayma Ghanem Zaidan教授访问中心
6月8日,应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的邀请,埃及驻华文化教育科技参赞Omayma Ghanem Zaidan教授一行访问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并参加了中-埃合作交流会。会议中方代表有华北电力大学、“ANSO环境科技与产业专题联盟”秘书处、北京京润、力合科技、浙江联池、山东益源及中心相关人员。
交流会由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刘娟博士主持。肖峰教授首先介绍了CAS-TWAS水与环境卓越中心近年来开展的“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情况,重点介绍了中斯水中心合作项目及中-埃合作尝试。各企业代表纷纷表达了今后加强与埃及合作、为埃及环境保护贡献力量的愿望。刚刚完成博士学位答辩、即将踏上归途服务自己祖国的埃及留学生Ayman Abdelhay在发言中表示,回国后将发挥桥梁作用,推进中埃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
Zaidan教授指出,埃及政府非常重视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也非常期待中埃在环境科技方面的合作。她表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有很好的科研设施和很强的科研实力,希望今后可以接收更多的埃及学生,与埃及的有关科研院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埃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
杨敏在总结中指出,中心已经为埃及培养了两名博士,今后将充分发挥两名博士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埃及有关部门和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积极申请中国科技部、基金委的国际合作项目,与企业联手,为埃及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一份贡献。
参观实验室
杨敏主任与Omayma Ghanem Zaidan教授会中讨论
赠书合影
CAS-TWAS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1年6月9日
2021-06-10
-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召开2021年工作推进会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以下简称“中-斯水中心”)于2021年6月7日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了工作推进会。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院内机构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等院外机构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代表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主持。
各子任务负责人汇报了2021年取得的主要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在斯里兰卡持续遭受疫情影响的艰难时期,中斯双方仍保持密切沟通与互动,克服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困难,充分利用线上交流以及斯方的人力物力资源开展工作,保障了“中-斯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及CKDu追因项目的有效实施。
杨敏总结指出,虽受疫情干扰较大,但总体上两个项目的工作执行好于预期,尤其是CKDu追因项目已取得了大量调研和实验室数据,进展顺利。下阶段应建立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与斯方加强沟通,尽快确定项目示范地,并组织在当地的斯里兰卡籍留学生开展流行病调查、水质调查,并做好工程示范实施的准备。中斯水中心核心建设单位需要以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谋划,更加聚焦,贴近斯里兰卡需求,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及造福民生。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1年6月9日
2021-06-09
-
第一届E方知库期刊群与知识服务平台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5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态环境中心)文献信息中心和E方知库期刊群共同主办的“第一届E方知库期刊群与知识服务平台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胜利饭店隆重举行。来自E方知库期刊群成员刊及资源环境领域各兄弟期刊、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中科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生态环境中心机关各部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表面工程学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百度文库&百度学术、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以及生态环境领域青年科学家、优秀论文作者的代表11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大会由E方知库期刊群副理事长、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助理、《生态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全元博士主持。大会开幕式由生态环境中心党委委员、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思金研究员,中科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薇研究员,科学出版社北京中科期刊出版公司总经理吴茵杰先后致辞。生态环境中心文献信息中心主任、E方知库期刊群理事长张利田做大会主旨报告。
刘思金全面介绍了生态环境中心的发展态势及所主办学术期刊的发展情况,充分肯定了E方知库期刊群的工作,并希望在各位期刊同仁的努力下,E方知库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引领全国生态环境学科学术期刊的快速发展和整体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张薇在致辞中对生态环境中心积极贯彻落实中科院期刊“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探索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道路、成功创办E方知库期刊群、以及创新性地提出“助力科技创新,拓展学术传播”服务理念给予了高度赞扬。吴茵杰从专业出版人的角度,为大家作了题为《以集约化出版运营模式,提升科技期刊的出版能力和出版质量》的报告,并期待与E方知库期刊群继续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推进中国生态环境领域学术期刊出版事业的跨越发展。
在张利田理事长所作的《助力科技创新,拓展学术传播,E方知库期刊群建设与使命定位》主旨报告中,他全面系统地梳理了E方知库期刊群的建设成果和经验,以具体的数据讲出E方知库期刊群的实际影响力,得到E方知库期刊群同仁的好评。他的报告令在场的期刊同仁和青年科学家们进一步凝聚共识、振奋精神,对推动和引领国内生态环境领域学术期刊跨越发展充满信心。
接下来,大会进行了E方知库期刊群顾问委员会顾问聘书发放及E方知库期刊群理事单位授牌仪式、E方知库2020年度最受关注论文颁奖仪式。其中,E方知库期刊群理事长单位是生态环境中心。E方知库期刊群副理事长单位是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E方知库期刊群理事单位包括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进入大会交流环节后,E方知库期刊群副理事长兼技术开发运维部主管全元、综合服务部主管侯一宁、学术交流与宣传推广部主管靳炜、科萤书院院长刘素琴分别为大家介绍了E方知库期刊群成立以来,为支撑服务成员期刊、拓展新质延伸业务、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开展的工作、积累的经验和今后的设想。其中,全元就E方知库期刊群的一期建设成果与经验,刊群开展的知识服务及刊群二期建设设想等进行了全方位阐述。侯一宁为大家详细讲述了E方知库品牌战略与品牌推广活动,刊群文化建设和刊群管理体系建设等成果。靳炜向大家介绍了以网站和微信为基础的E方知库多频道网络展示宣传体系,并通过生动的照片,向大家展示了E方知库成立以来组织和策划的学术交流活动。最后,刘素琴向与会代表介绍了E方知库联合BECT期刊亚洲编辑部共同发起成立的科萤书院。该机构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作者-审稿人-编辑学术共同体生态链,打造融通期刊-专业读者-大众读者知识传递链的愿景得到了期刊同仁的广泛支持与赞同,并已由25本期刊作为科萤书院的支持期刊,更有青年科学家纷纷表示愿意参与支持科萤书院的各项活动。
主题报告后,本次大会的赞助商百度文库&百度学术高级商务经理裴武斌作了题为《百度文库助力期刊行业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演讲。然后,E方知库期刊群与百度文库&百度学术举行了签约仪式,正式入驻百度文库,进一步拓展了学术传播渠道。
会议最后进入分组讨论环节。大家就科学传播的新需求与知识服务新模式、生态环境期刊集群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E方知库学科刊群与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与策略3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学术期刊是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和传播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E方知库期刊群从开始的9本学术期刊,发展到如今有20本加盟期刊的规模,这样的高速发展,是生态环境领域期刊人共同努力、积极探索的结果。此次E方知库期刊群与知识服务平台发展战略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进一步扩大了刊群的影响力,也使各加盟期刊同仁进一步开拓思路、凝聚共识,共同为生态环境领域学术期刊发展贡献力量。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期刊群战略顾问证书颁发仪式
E方知库期刊群与百度文库&百度学术合作签约仪式
会场
文献信息中心
E方知库期刊群
2021年6月7日
2021-06-08
-
中心召开2021年度安全员工作会议
6月1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2021年度安全员工作会议。中心副主任宋茂勇、科技安全办公室、教育处、科技开发处、综合办公室、各部门安全员参加会议。院办公厅科技安全处处长汲长征、院科创中心综合处副处长李超杰应邀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了院属京区单位2021年度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会上,汲长征作了题为《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专题报告。李超杰详细介绍了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系统。中心科技安全办公室汇报了2020—2021年度安全工作要点;教育处汇报了学生安全工作情况;科技开发处汇报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要求;综合办公室介绍了网络安全、舆情、保密相关工作。
宋茂勇指出,今年是建党一百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我院迈入率先行动第二阶段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安全工作至关重要。他要求,中心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科研安全工作,落实各级安全责任体系,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维护中心科研安全持续稳定。汲长征表示,要坚持底线思维,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组织开展安全自查和检查,深入排查风险隐患,为科研创新提供良好保障。
各部门安全员签署了2021年度《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书》。
基建与后勤处
2021年6月1日
2021-06-07
-
我单位人员牵头的两项成果获2020年度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6月5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了《2020年度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会。我单位曲久辉院士牵头的《面向未来的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创建》和欧阳志云研究员牵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方法与应用》入选。
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成立于2018年,是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由该领域11家全国学会,生态环境领域知名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协同创新组织。生态环境部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担任首届主席,联合体秘书处设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20年度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是由两院院士和联合体成员单位推荐,由15位院士专家组成评委会评议投票产生的。
科技开发处
2021年6月5日
2021-06-07
-
ANSO环境科技与产业专题联盟“走出去”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
后疫情时代,环保企业应如何提前布局以更稳、更好地“走出去”?5月28日,“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环境科技与产业专题联盟在北京泰宁产业创新园召开后疫情时代“走出去”经验交流分享会。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来自中心和高校的专家以及联盟内的多家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杨敏研究员主持。
曹京华在发言中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带来深远影响,不仅会影响各国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也会增强逆全球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ANSO充分发挥出其平台优势,成功组织了包括与外国科研机构合作推进新冠疫苗的研发、组织“一带一路”科技培训、科技智库高层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他还指出,此次疫情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但也是一次机会,企业应当利用疫情的封闭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打磨内功、培养人才,在后疫情时代顺应时势,更好地去融入国际市场。他还建议,中斯水中心今后应探讨建成UNESCO二级中心的可行性。
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晓军以《生态引领,协同发展》为题作了会议报告,对泰宁产业创新园进行了总体介绍,并展示了企业在包括大型国际机场在内的国内外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北京源莱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斌做了题为《探索如何搭建“一带一路”环保装备平台》的报告,介绍了在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平台上开设网店的经验和挑战。他指出,目前的网店存在专业性不强、后期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今后需要围绕团队建设、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ANSO环境科技与产业专题联盟秘书处汇报了自疫情发生以来联盟所开展的主要工作,提出了面向后疫情时期的工作思路。会议讨论环节,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珍、北京首创股份原总经理潘文堂、北京科技大学李子富教授、华北电力大学肖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王旭教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魏源送研究员、张昱研究员等分别发言,交流了经验,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潘文堂指出,联盟需要带领企业一起开发海外市场,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让国外用户了解中国技术产品,了解中国市场的运作情况与能力。李子富教授也指出了企业今后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杨敏在总结中指出,今年要抓几件事:推动小而美项目立项、探讨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开设环保装备网上平台的可行性、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工程评选活动、办好九月份的生态市政论坛。全体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入住园区的联盟企业泰宁科创公司展厅与力合科技公司实验室。
会议现场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CAS-TWAS CEWE)主任杨敏主持会议并致辞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研究员发表讲话
参观泰宁科创公司展厅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1年6月2日
2021-06-03
-
水质分析实验室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资质认定能力扩充评审
4月28-30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派中国科学院评审组对水质分析实验室资质认定能力扩充项目进行现场评审。评审组专家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对质量体系文件、体系运行记录和相关仪器设备及技术档案资料等进行了核查,并认真检查现场,对人员进行“背对背”技术考核。评审组认为,水质分析实验室满足《RB/T 214-2017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质量体系运行正常有效,组织机构健全,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优,分析测试能力强,满足申请项目检测能力。5月2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水质分析实验室资质认定增量评审。
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对评审组公正严谨的评审表示衷心感谢,对水质分析实验室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对实验室在未来发展和中心水质学科建设方面的支撑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截至目前,水质分析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已经扩展到310项,涵盖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全指标资质,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Guideline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中85项饮用水中有限值指标的CMA检测资质,美国环境保护署颁布的《2018 Edition of the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and Health Advisories》(EPA 822-F-18-001)中103项饮用水中有限值指标的CMA检测资资质,此外还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18项水质指标检测资质。水质分析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具备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等国家标准全分析的实验室,同时具备WHO和美国EPA等饮用水国际标准分析能力。
此次检测能力扩充为生态环境中心更好地服务社会拓宽了通道。今后,水质分析实验室将继续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引领水质分析前沿,为生态环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
水质分析实验室
2021年5月26日
2021-06-02
-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生态市政建设专业委员会成立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5月28日上午在新疆大厦举办了生态市政建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等五个新的分支机构成立大会。生态市政专业委员会依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设立,会员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四十余家单位。
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在成立大会上代表专委会发言。他首先回顾了2008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北方中心(农村中心)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事业的发展历程。农村中心成立以来,配合住建部等国家部委开展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工作,参与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的制定,有力推动了我国农村污水治理事业的有序发展。同时,他指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厕所、垃圾、污水、供水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我国农村的特点,决定了不能照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和环境条件探讨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模式。专委会将在住建部及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国内外的交流,大力推动政产学研的合作,以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同时,专委会还将积极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推动技术评估,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此外,专委会还将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环境科技合作,用中国的技术和智慧去服务沿线国家,为各国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生态市政建设专委会将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砥砺奋进,踏上新起点,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为中国农村环境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做出贡献。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5月31日
2021-05-31
-
中心开展外事服务交流暨护照生物信息采集工作
为增进我中心与院机关外事管理部门的工作交流,规范并加强因公护照签证管理,进一步提升我中心外事服务水平与效率,5月21日,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护签部张亚君部长等一行4人应邀访问中心,与中心护照签证专办员进行座谈交流,并现场为30余位职工采集了护照生物信息。
交流会上,张亚君首先代表国际合作局对我中心在院因公护照签证专办员制度实施以来所给予的工作支持表示感谢,对我中心护签专办员工作的推进成效及管理水平给予高度评价。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刘娟向国际合作局长期以来在因公互访交流项目审批及护照签证申办等外事工作方面对中心的指导与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我中心将一如既往全力配合护签部积极推动专办员制度的实施,为切实保障科研人员顺利执行因公出访任务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护签部业务专员魏暄就因公护签业务办理流程、证件管理规定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报告。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负责人吴菁京、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业务秘书宿梅双、CAS-TWAS水与环境卓越中心业务主管斯鲁丹、国际合作办公室国际合作主管孙静等4位中心护照签证专办员纷纷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专办员职能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交流会后,护签部对中心已采集的护照生物信息进行了梳理并根据需求进行了补充采集,核查了中心因公证件档案及管理流程,并参观了中心实验室及工作园区。
近年来,中心因公互访交流规模年度近千人次,护签专办员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及专业高效的业务能力,充分保障了中心外事手续的顺利办理及交流任务的有序开展。此次交流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护签专办员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我中心的外事管理与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中心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保驾护航。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1年5月27日
2021-05-28
-
“问道求索,实事求是” 论文写作与投稿系列讲座暨“科研人员学术交流 能力提升‘全院行’系列培训”顺利举办
5月25日下午,“问道求索,实事求是” 论文写作与投稿系列讲座暨“科研人员学术交流能力提升‘全院行’系列培训”于环境科学楼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培训会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中心支撑平台党支部、研究生党总支、中心研究生会及研究生第三党支部承办。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中心张利田主任主持了培训,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张智雄副主任、生态环境中心党委委员刘思金研究员分别致辞。
本次培训会邀请了北京大学的黄薇教授和Elsevier的于婷婷博士为师生围绕如何借助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提升科研能力、如何解决科研人员三大科研难题等备受关注的科研问题展开讲述。黄教授结合自己在环境健康方向的科研经历,阐述了环境健康的科学研究最终还是要走向环境治理的观点。黄教授指出,在学习科研过程中,要持续阅读相关领域文献,拓宽学术眼界,系统跟踪领域进展。同时,黄教授作为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的环境健康编辑,还向大家介绍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的稿件处理流程及相关统计数据,指导大家在投稿时紧扣期刊定位,把握科技前沿,注重科技期刊的写作规范。于婷婷博士向大家介绍了同行评议摘要引文数据库Scopus的主要功能,如何利用Scopus高效检索文献,分析相关主题的发表内容、关注度以及相应研究学者等。
本次会议同时设有在线直播会场。270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了本次培训。讲座后还进行了现场及线上互动答疑。师生们纷纷表示,培训对自己的论文写作、投稿及科研事务处理等方面都有促进。
科研人员学术交流能力提升“全院行”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起,旨在通过邀请知名出版机构和科技期刊的编委、资深编辑、审稿专家等,面向我院的科研人员和研究所,讲解学术论文写作与期刊投稿方法,以支持我院科研人员参与全球学术交流,在国际前沿发布和交流高水平科研成果,提升我院科研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问道求索,实事求是” 科研互动平台由中心研究生党总支和研究生会联合搭建,旨在打造具有学术特色的品牌活动,为中心研究生提供科研学习交流机会;今后将继续推出论文写作与投稿系列讲座,助力中心研究生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
活动现场
支撑平台党支部
研究生党总支
研究生会
研究生第三党支部
2021年5月26日
202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