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志云研究团队编著《中国国家公园》丛书荣获“2025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称号
    近日,由我中心欧阳志云研究团队编著的科普童书《中国国家公园》(全5册)荣获“2025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称号。该奖项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旨在表彰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传播价值的优秀科普作品。《中国国家公园》(全5册)系列丛书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分社出版,是一套面向青少年儿童、探索中国国家公园生态奥秘的科普作品。丛书聚焦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围绕国家公园内分布的代表性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自然景观等保护对象,以及科研和保护工作者的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问答形式,带领读者了解我国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事业。丛书获得的荣誉彰显了我中心在推进国家公园理念传播和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科学素养方面的努力和成效。我中心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公园研究院的依托单位,欧阳志云研究员担任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徐卫华研究员担任副院长。国家公园研究院聚焦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科学问题,支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国家公园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也是开展相关学术交流和科普宣教工作的重要平台。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6月28日<!--!doctype-->
    2025-06-28
  • 中心新创期刊Environment & Health获得首个JCR影响因子:6.3
    Environment & Health(E&H)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RCEES)和美国化学会(ACS)合作出版。作为一本国际化、高质量的开放获取期刊,E&H致力于揭示环境暴露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索潜在的公共卫生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和建立更健康的世界构建一个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期刊聚焦不断变化的有害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点报道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水平原创研究,以及与环境和健康政策相关的创新理念。自2023年7月创刊以来,E&H快速成长,仅用两年时间便获得首个影响因子,6.3!在JCR两个学科均进入Q1:在“环境科学”学科位于61位(总374本期刊);在“公共环境和职业健康“学科位于21位(总419本期刊),进入学科前5%。期刊网址:https://pubs.acs.org/journal/ehnea2?ref=breadcrumb<!--!doctype-->
    2025-06-25
  • 中心召开2025年度青年引进人才座谈会
    6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2025年度青年引进人才座谈会。中心2021年度以来新引进青年人才代表、人事处处长曹青、科技开发处处长张洪和教育处处长连静等参会。会议由中心副主任胡承志研究员主持。会上,人事处推介了青年人才政策,重点讲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海外)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引进人才青年项目、择优和终期评估等与引进人才切身相关的项目,以及薪酬体系、住房安居和子女入学等政策。引进人才分别结合个人经历,就选择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初心、入所后的工作收获、生活感受和个人需求等作交流分享,并结合实际对与个人发展切实相关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朱永官院士逐条回应了人才关切的问题。教育处对学生指标和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政策进行了说明。科技开发处对“白名单”项目的政策做了答疑。朱永官院士还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发展道路,设身处地勉励各位老师,也对青年人才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不负韶华,志存高远,抢抓机遇,加速提升学术影响力和人才集聚力;二是不断开拓视野,交叉协作攻关,加快建设高水平团队,促进科研工作形成“雪球”效应;三是持续扎根科研一线,潜心科学研究,十年磨一剑,造就过硬“基本功”。风正好扬帆,青年勇攻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心广大青年人才必将牢记初心使命,挺膺担当,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为抢占生态环境科技制高点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共同谱写属于奋斗者的时代华章。人事处2025年6月23日
    2025-06-25
  • 傅伯杰院士英文专著获得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2025年中国新发展奖”
    6月18日,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2025年中国新发展奖(China New Development Awards 2025)”揭晓。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傅伯杰院士,以及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Mark Stafford Smith教授共同编著的英文著作《变化环境下的旱地社会-生态系统》(Dryland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荣获了此奖项。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和施普林格·自然全球图书负责人及执行副总裁汤恩平(Niels Peter Thomas)博士为获奖者颁发了奖杯和证书。《变化环境下的旱地社会-生态系统》(2024年正式出版)这一著作是由中国科学院支持的“全球旱地生态系统(Global-DEP)国际大科学计划项目”的关键成果之一。它系统地总结了旱地社会-生态系统(SESs)研究领域的最新知识与进展,并构建了一个具有特定背景和地理代表性的跨学科、跨文化旱地SESs研究框架。本书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涵盖12个章节。第一部分(第1章)详细阐述了Global-DEP概念框架,旨在应对旱地多样且脆弱的SESs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其核心要素包括驱动力、影响、反馈和尺度。第二部分(第2章至第5章)深入探讨了Global-DEP的四大核心研究主题及其优先研究领域,具体包括:(1)旱地SESs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2)旱地SESs的结构与功能,(3)旱地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4)旱地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生计。第三部分(第6章至第12章)则从全球和典型区域的视角出发,系统性地总结了旱地SESs的现状与趋势,并提供了治理经验。该著作的出版标志着Global-DEP国际合作计划的成功实施,为全球旱地SESs研究指明了方向,并为推动旱地生态环境研究的深化以及旱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Global-DEP已于2020年10月正式成为全球土地计划(Global Land Project)的一部分。施普林格·自然于2019年发起设立“中国新发展奖”,旨在表彰和庆祝中国学者对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作的重要研究贡献,同时也吸引学术界内外,包括商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对相关研究的关注,以应对严峻的社会发展挑战。该奖项自设立以来,每年评选一次,今年为第七届,获奖著作需与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直接相关。评选标准主要聚焦于学术著作的科学价值和对社会的影响力,包括本届评选,该奖项已累计颁发给70部具有卓越贡献的学术著作。这些获奖著作涵盖环境科学、人工智能、教育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前沿成就。傅伯杰院士在获奖致辞中对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认可、合著者的贡献以及编辑团队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全球干旱地区正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包括沙漠化和不平等等问题。尽管如此,这些地区同样孕育着希望。傅伯杰院士强调,为了旱地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持续努力,"不仅仅是为了干旱社区,而是要与他们携手同行。因为他们的未来与我们的未来紧密相连"。专著链接:https://doi.org/10.1007/978-981-99-9375-8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6月20日<!--!doctype-->
    2025-06-20
  • JES-2024年度SCI影响因子6.3(Q1区)
    6月18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发布202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JES) 2024年度SCI影响因子6.3(分母文章数1023篇)。在全球环境科学领域374种期刊中,JES位列第61位(61/374,前16.3%),Q1区,总被引用频次24252次。JES编辑部谨此向中心的全体师生致以诚挚谢意,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期刊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2025年6月20日
    2025-06-20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顺利举办
    6月16日下午14时,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环境科学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副主任宋茂勇研究员,导师代表以及部分毕业生亲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218名博士与硕士毕业生人生中这一重要时刻。典礼由宋茂勇主持。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全体人员肃立齐唱国歌。朱永官院士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在致辞中,朱老师首先向在自身努力、师长栽培及亲友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的毕业生表示祝贺,他对毕业生提出了几点期许:一是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开启新征程,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实现人生价值;二是坚持终身学习,以应对时代和科技的快速变化;三是勇于创新,保持好奇心,敢于挑战传统;四是善于合作,认识到个人专业能力的局限性,积极与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合作;五是心存善念,坚守诚信,怀感恩之心。最后,朱老师将人生比作积分过程,鼓励毕业生们管理好自己的里程卡,珍惜当下,共同创造美好明天。导师代表廖春阳研究员做了深情发言,他回顾了学生们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度过的时光,肯定了他们在科研路上的努力与成长,并强调生态环保科研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鼓励毕业生们勇敢面对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中的挑战。他希望毕业生们保持探索精神,勇于进入科研“无人区”,用科学智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带着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勇敢启程,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毕业生代表林慧同学发言。她回顾了在中心学习和生活的点滴,向辛勤付出的导师、悉心关怀的同窗以及默默支持的家人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林慧表示,尽管即将开启新的人生阶段,可能会有迷茫和焦虑,但作为环境人,他们会努力让世界更美好,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最后,她祝愿同学们和研究所未来发展顺利。外籍毕业生代表Iromi同学用流利的中文表达了对中心国际化科研氛围的赞美,她衷心感谢中国开放、友好、包容的社会环境,感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提供的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以及导师、同学和亲友们给予的关心与支持。占剑宣读了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名单,中心领导为获奖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孙然好研究员和庄媛研究员分别宣读了2025年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名单。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中心领导及导师代表依次为毕业生扶正学位帽流苏。毕业生代表们带来了一首充满青春活力的合唱《你曾是少年》,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以及对彼此的祝福。毕业典礼结束后,全体师生拍摄毕业合影,为这段珍贵的学术旅程留下永恒纪念。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户外草坪毕业歌会激情开唱,以此表达对即将离校毕业生们最美好的祝愿。又是一年毕业季,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5届学子即将怀揣梦想,踏上新征程。无论前路如何,中心永远是你们的坚实后盾。愿各位毕业生志存高远、砥砺前行,以所学为笔,绘就生态新蓝图,常忆此间年少时,归来仍是生态环境中心人!教育处2025年6月18日<!--!doctype-->
    2025-06-18
  • “逐梦新时代 奋斗正青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第二届“最美研究生”评选活动顺利完成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青年研究生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价值引领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4年11月起,中心开展了第二届“最美研究生”评选活动。经过个人申请或他人推荐、材料初审、中心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最美研究生自强不息类2名、科技创新类1名、社会服务类3名。获奖类型姓名培养层次导师介绍自强不息类赵彬旭博士杨磊https://mp.weixin.qq.com/s/wMoDtVb04fHZrrlyLSupUQ自强不息类尚子茗博士栾富波https://mp.weixin.qq.com/s/aCcixCZu29HLnBTzXjvR1w科技创新类陶乐博士廖春阳https://mp.weixin.qq.com/s/xxhDYO8h0QfvHmORk5QxhA社会服务类段志辉博士张爱茜https://mp.weixin.qq.com/s/DhSgAha8QIzfcBBeSxpiaA社会服务类吉祥玉博士陈利顶https://mp.weixin.qq.com/s/Ft2-A0fZlkWRaOCTw3sgCA社会服务类潘忆遥博士杨瑞强https://mp.weixin.qq.com/s/zZufafB5E_oCy3rGz58-3w中心第二届“最美研究生”,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肯奋斗,必将激励更多青年研究生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勇担时代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向前。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育处2025年6月13日<!--!doctype-->
    2025-06-13
  • 中心召开党支部书记会议
    6月5日下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生态科研楼610会议室召开党支部书记会议。中心主任朱永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支部委员和各处室代表等5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张秀丽主持。会上,汇报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集中整治台账具体举措和推进情况,学习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义,并将《条例》2025版和2013版提示对比学习,强调中心各党支部、机关处室要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会上,进一步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调各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党员学习研讨《条例》,学深悟透,提高党员思想认识,进一步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机关各处室要结合查摆问题和整改整治情况,深入查找问题根源,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定,进一步拧紧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会议还汇报中心“深化党纪学习教育 严明岗位工作纪律”专项工作落实情况,并以问卷的形式征求中心与会人员对中心专项工作落实情况的意见建议。随后,占剑传达中国科学院警示教育会精神,强调各党支部要认真落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深化党纪学习教育 严明岗位工作纪律”专项工作。一是要再动员再部署,以案警示,以案促改,切实增强推进学习教育和专项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要再对标再检查,认真对标学习教育和专项工作要求,进一步找差距查不足,把准问题的脉,切实增强学习教育和专项工作的的针对性;三要再监督再完善,聚焦作风建设和三项制度落实,进一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促进管所治所形成制度闭环,确保学习教育和专项工作取得实效。朱永官在讲话中指出,一是党建工作和科研工作要深度融合、目标一致,将科技创新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主题,贯穿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充分调动职工和学生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二是强调“三项制度”目的是凝聚创新合力、引导正确作风与工作思路,全体党员和职工需积极应对、主动配合规章制度执行,努力做到时间和精力聚焦创新;三是机关各处室进一步完善反馈机制,及时调整优化管理措施,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中心全体师生员工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党委办公室2025年6月9日
    2025-06-09
  • 巴西科学院院长率团访问中心
    6月4日下午,应中国科学院邀请,巴西科学院院长Helena B. Nader院士率领巴西科学家代表团一行8人访问我中心,推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合作。中心主任朱永官研究员、副主任胡承志研究员出席交流活动。朱永官首先对代表团到访表示欢迎,他指出,中巴两国科学院在生态环境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希望双方通过此次交流建立更加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随后,国际合作处处长刘娟博士介绍了中心的发展概况、科研布局及国际合作成果。Helena B. Nader介绍了巴西科学院的使命定位及合作愿景。双方科学家代表围绕中巴两国在水、土壤及城市健康等领域共同关注的科学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并就未来加强人员交流与科技合作的机制与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座谈结束后,代表团先后参观了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系统(ITA)、水质分析实验室和二恶英实验室。Helena B. Nader高度赞赏中心的科研实力与水平,她期待双方建立从团队协作到共建联合机构等全方位合作关系,推动中巴科学家携手通过科技创新为守护星球健康、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环境化学与环境毒理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廖春阳研究员,区域环境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马百文研究员,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周伟奇研究员、副主任肖可青研究员参加座谈交流并引领参观实验室。访问合影国际合作处2025年6月5日
    2025-06-05
  • 中心第十届学位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顺利召开
    5月29日,中心第十届学位委员会第三会议顺利召开。会议由学位委员会主席傅伯杰院士主持,17名学位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对2025年夏季批次的研究生学位申请进行了审议和无记名投票,全票通过了130名学术博士生、48名学术硕士生和85名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学位申请;会议审核并投票通过了新增12名中心博士生导师资格申请和24名硕士生导师资格申请;审核了28名新增行业导师资格申请和10名专家列入行业导师备选清单申请;讨论不通过1名研究生的跨学科门类调整专业申请。此外,会议讨论了进一步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举措。教育处 2025年6月4日 
    202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