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举行庆祝建党104周年表彰交流大会
6月30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隆重举行庆祝建党104周年表彰交流大会。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副主任宋茂勇,副主任胡承志,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中层领导干部、实验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代表、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及党员代表、党员代表共1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占剑主持。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占剑宣读了2025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名单;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张秀丽宣读了《中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委员会关于表彰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中心领导为3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为2024年度12个先进党支部、4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分别颁发了荣誉证书。离退休党总支党员吴逊代表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党员发言;纳米党支部书记苏贵金研究员、水质学第一党支部书记董慧峪研究员、研究生第十党支部书记李诗宇,分别代表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作事迹汇报交流。党委委员郑华研究员带领新党员代表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掷地有声的誓词,久久回荡,让每一名党员更加深切感受到新时代自身承载的责任和担当。会上,朱永官院士作了题为“党建引领促创新”的党课报告,报告回顾了党的二十二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谈到了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指出了中心在推动科技创新中有待加强的主要方面,以及围绕生态环境研究的新范式而努力的目标方向。报告结合近期在科研伦理方面的警示案例,要求中心全体科研人员全面加强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朱永官院士在会上还作了廉政党课报告,报告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等教育引导党员要严守纪律规矩,廉洁干净担当。朱永官院士在总结讲话中提到,中心全体党员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只争朝夕的姿态投入到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工作中去;要针对真问题、难问题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实现新发现,发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方案,实现科研论文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全面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引领力;全面加强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中心职工和学生要提振“精气神”,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作党课报告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主持会议党委委员、所务委员张秀丽宣读中心表彰决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2024年度先进党支部2024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2024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2024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奖代表吴逊发言先进党支部获奖代表苏贵金发言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董慧峪发言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李诗宇发言党委委员郑华研究员带领新党员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党委办公室2025年7月3日
2025-07-03
-
中心召开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6月30日上午,中心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生态楼510会议室召开。中心主任朱永官,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中心副主任宋茂勇,中心副主任胡承志等18位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心副主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宋茂勇主持。教育处业务主管闵可作中心2025年上半年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专题汇报。教育处处长连静就近期调整的几项研究生管理政策进行了说明,包括《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办法》、《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奖助学金发放方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和《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等。会上,领导小组成员围绕三助津贴调整、招生工作优化、学位论文质量监管、联合培养生管理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朱永官院士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培养,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导师的首要责任;倡导"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既要关心学生成长,也要善于向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相长;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将思想教育工作融入日常培养全过程;要求各实验室全体导师与教育管理部门通力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动中心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教育处2025年7月3日<!--!doctype-->
2025-07-03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八届九次职工代表大会
6月30日上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第八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中心37名职工代表参加会议,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出席会议。会议由工会副主席王亚韡主持。中心工会副主席张秀丽带领与会代表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在全国工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的讲话精神。会议号召全体人员在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会上,中心工会听取并审议了处室工作汇报。计划财务处汇报了2024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并传达2025年预算培训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和资金合规监管的精神;人事处详细说明了关于研究组与研究组群管理文件制定情况、2025年绩效工资水平方案和2025年北京市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基数核定的情况;纪检监督与审计办公室汇报了2024年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的情况;基建与后勤处汇报了关于密云园区使用情况;中心工会办公室汇报了2024年度职工代表提案落实情况。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职工福利基金事宜;与会职工代表投票评选了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或先进个人推荐对象,报中心班子审议。占剑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中心实际,充分发挥职代会在民主办所方面的重要平台和机制作用,在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上,不断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在增强引领力方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广泛凝聚共识、智慧和力量,为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增强组织力方面,要围绕凝练重大项目、争取重大任务、强化科研攻关,进一步推动优化资源配置和制度设计,为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增强服务力方面,要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积极推动解决广大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为中心高质量提供切实的服务保障。会议现场中心工会2025年7月3日<!--!doctype-->
2025-07-03
-
欧阳志云研究团队编著《中国国家公园》丛书荣获“2025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称号
近日,由我中心欧阳志云研究团队编著的科普童书《中国国家公园》(全5册)荣获“2025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称号。该奖项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旨在表彰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传播价值的优秀科普作品。《中国国家公园》(全5册)系列丛书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分社出版,是一套面向青少年儿童、探索中国国家公园生态奥秘的科普作品。丛书聚焦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围绕国家公园内分布的代表性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自然景观等保护对象,以及科研和保护工作者的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问答形式,带领读者了解我国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事业。丛书获得的荣誉彰显了我中心在推进国家公园理念传播和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科学素养方面的努力和成效。我中心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公园研究院的依托单位,欧阳志云研究员担任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徐卫华研究员担任副院长。国家公园研究院聚焦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科学问题,支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国家公园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也是开展相关学术交流和科普宣教工作的重要平台。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6月28日<!--!doctype-->
2025-06-28
-
中心新创期刊Environment & Health获得首个JCR影响因子:6.3
Environment & Health(E&H)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RCEES)和美国化学会(ACS)合作出版。作为一本国际化、高质量的开放获取期刊,E&H致力于揭示环境暴露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索潜在的公共卫生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和建立更健康的世界构建一个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期刊聚焦不断变化的有害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点报道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水平原创研究,以及与环境和健康政策相关的创新理念。自2023年7月创刊以来,E&H快速成长,仅用两年时间便获得首个影响因子,6.3!在JCR两个学科均进入Q1:在“环境科学”学科位于61位(总374本期刊);在“公共环境和职业健康“学科位于21位(总419本期刊),进入学科前5%。期刊网址:https://pubs.acs.org/journal/ehnea2?ref=breadcrumb<!--!doctype-->
2025-06-25
-
中心召开2025年度青年引进人才座谈会
6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2025年度青年引进人才座谈会。中心2021年度以来新引进青年人才代表、人事处处长曹青、科技开发处处长张洪和教育处处长连静等参会。会议由中心副主任胡承志研究员主持。会上,人事处推介了青年人才政策,重点讲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海外)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引进人才青年项目、择优和终期评估等与引进人才切身相关的项目,以及薪酬体系、住房安居和子女入学等政策。引进人才分别结合个人经历,就选择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初心、入所后的工作收获、生活感受和个人需求等作交流分享,并结合实际对与个人发展切实相关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朱永官院士逐条回应了人才关切的问题。教育处对学生指标和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政策进行了说明。科技开发处对“白名单”项目的政策做了答疑。朱永官院士还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发展道路,设身处地勉励各位老师,也对青年人才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不负韶华,志存高远,抢抓机遇,加速提升学术影响力和人才集聚力;二是不断开拓视野,交叉协作攻关,加快建设高水平团队,促进科研工作形成“雪球”效应;三是持续扎根科研一线,潜心科学研究,十年磨一剑,造就过硬“基本功”。风正好扬帆,青年勇攻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心广大青年人才必将牢记初心使命,挺膺担当,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为抢占生态环境科技制高点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共同谱写属于奋斗者的时代华章。人事处2025年6月23日
2025-06-25
-
傅伯杰院士英文专著获得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2025年中国新发展奖”
6月18日,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2025年中国新发展奖(China New Development Awards 2025)”揭晓。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傅伯杰院士,以及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Mark Stafford Smith教授共同编著的英文著作《变化环境下的旱地社会-生态系统》(Dryland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荣获了此奖项。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和施普林格·自然全球图书负责人及执行副总裁汤恩平(Niels Peter Thomas)博士为获奖者颁发了奖杯和证书。《变化环境下的旱地社会-生态系统》(2024年正式出版)这一著作是由中国科学院支持的“全球旱地生态系统(Global-DEP)国际大科学计划项目”的关键成果之一。它系统地总结了旱地社会-生态系统(SESs)研究领域的最新知识与进展,并构建了一个具有特定背景和地理代表性的跨学科、跨文化旱地SESs研究框架。本书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涵盖12个章节。第一部分(第1章)详细阐述了Global-DEP概念框架,旨在应对旱地多样且脆弱的SESs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其核心要素包括驱动力、影响、反馈和尺度。第二部分(第2章至第5章)深入探讨了Global-DEP的四大核心研究主题及其优先研究领域,具体包括:(1)旱地SESs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2)旱地SESs的结构与功能,(3)旱地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4)旱地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生计。第三部分(第6章至第12章)则从全球和典型区域的视角出发,系统性地总结了旱地SESs的现状与趋势,并提供了治理经验。该著作的出版标志着Global-DEP国际合作计划的成功实施,为全球旱地SESs研究指明了方向,并为推动旱地生态环境研究的深化以及旱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Global-DEP已于2020年10月正式成为全球土地计划(Global Land Project)的一部分。施普林格·自然于2019年发起设立“中国新发展奖”,旨在表彰和庆祝中国学者对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作的重要研究贡献,同时也吸引学术界内外,包括商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对相关研究的关注,以应对严峻的社会发展挑战。该奖项自设立以来,每年评选一次,今年为第七届,获奖著作需与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直接相关。评选标准主要聚焦于学术著作的科学价值和对社会的影响力,包括本届评选,该奖项已累计颁发给70部具有卓越贡献的学术著作。这些获奖著作涵盖环境科学、人工智能、教育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前沿成就。傅伯杰院士在获奖致辞中对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认可、合著者的贡献以及编辑团队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全球干旱地区正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包括沙漠化和不平等等问题。尽管如此,这些地区同样孕育着希望。傅伯杰院士强调,为了旱地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持续努力,"不仅仅是为了干旱社区,而是要与他们携手同行。因为他们的未来与我们的未来紧密相连"。专著链接:https://doi.org/10.1007/978-981-99-9375-8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6月20日<!--!doctype-->
2025-06-20
-
JES-2024年度SCI影响因子6.3(Q1区)
6月18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发布202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JES) 2024年度SCI影响因子6.3(分母文章数1023篇)。在全球环境科学领域374种期刊中,JES位列第61位(61/374,前16.3%),Q1区,总被引用频次24252次。JES编辑部谨此向中心的全体师生致以诚挚谢意,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期刊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2025年6月20日
2025-06-20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顺利举办
6月16日下午14时,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环境科学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副主任宋茂勇研究员,导师代表以及部分毕业生亲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218名博士与硕士毕业生人生中这一重要时刻。典礼由宋茂勇主持。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全体人员肃立齐唱国歌。朱永官院士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在致辞中,朱老师首先向在自身努力、师长栽培及亲友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的毕业生表示祝贺,他对毕业生提出了几点期许:一是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开启新征程,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实现人生价值;二是坚持终身学习,以应对时代和科技的快速变化;三是勇于创新,保持好奇心,敢于挑战传统;四是善于合作,认识到个人专业能力的局限性,积极与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合作;五是心存善念,坚守诚信,怀感恩之心。最后,朱老师将人生比作积分过程,鼓励毕业生们管理好自己的里程卡,珍惜当下,共同创造美好明天。导师代表廖春阳研究员做了深情发言,他回顾了学生们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度过的时光,肯定了他们在科研路上的努力与成长,并强调生态环保科研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鼓励毕业生们勇敢面对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中的挑战。他希望毕业生们保持探索精神,勇于进入科研“无人区”,用科学智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带着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勇敢启程,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毕业生代表林慧同学发言。她回顾了在中心学习和生活的点滴,向辛勤付出的导师、悉心关怀的同窗以及默默支持的家人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林慧表示,尽管即将开启新的人生阶段,可能会有迷茫和焦虑,但作为环境人,他们会努力让世界更美好,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最后,她祝愿同学们和研究所未来发展顺利。外籍毕业生代表Iromi同学用流利的中文表达了对中心国际化科研氛围的赞美,她衷心感谢中国开放、友好、包容的社会环境,感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提供的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以及导师、同学和亲友们给予的关心与支持。占剑宣读了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名单,中心领导为获奖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孙然好研究员和庄媛研究员分别宣读了2025年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名单。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中心领导及导师代表依次为毕业生扶正学位帽流苏。毕业生代表们带来了一首充满青春活力的合唱《你曾是少年》,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以及对彼此的祝福。毕业典礼结束后,全体师生拍摄毕业合影,为这段珍贵的学术旅程留下永恒纪念。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户外草坪毕业歌会激情开唱,以此表达对即将离校毕业生们最美好的祝愿。又是一年毕业季,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5届学子即将怀揣梦想,踏上新征程。无论前路如何,中心永远是你们的坚实后盾。愿各位毕业生志存高远、砥砺前行,以所学为笔,绘就生态新蓝图,常忆此间年少时,归来仍是生态环境中心人!教育处2025年6月18日<!--!doctype-->
2025-06-18
-
“逐梦新时代 奋斗正青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第二届“最美研究生”评选活动顺利完成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青年研究生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价值引领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4年11月起,中心开展了第二届“最美研究生”评选活动。经过个人申请或他人推荐、材料初审、中心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最美研究生自强不息类2名、科技创新类1名、社会服务类3名。获奖类型姓名培养层次导师介绍自强不息类赵彬旭博士杨磊https://mp.weixin.qq.com/s/wMoDtVb04fHZrrlyLSupUQ自强不息类尚子茗博士栾富波https://mp.weixin.qq.com/s/aCcixCZu29HLnBTzXjvR1w科技创新类陶乐博士廖春阳https://mp.weixin.qq.com/s/xxhDYO8h0QfvHmORk5QxhA社会服务类段志辉博士张爱茜https://mp.weixin.qq.com/s/DhSgAha8QIzfcBBeSxpiaA社会服务类吉祥玉博士陈利顶https://mp.weixin.qq.com/s/Ft2-A0fZlkWRaOCTw3sgCA社会服务类潘忆遥博士杨瑞强https://mp.weixin.qq.com/s/zZufafB5E_oCy3rGz58-3w中心第二届“最美研究生”,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肯奋斗,必将激励更多青年研究生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勇担时代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向前。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育处2025年6月13日<!--!doctype-->
2025-06-13